转目光,先望素姬。
素姬端杯虚碰,崔光浩也微躬身形,双手合捧玉杯,以示尊礼。
三人饮下一杯溶月美酒,心声秘事尽在酒中。
八贤王轻展眉眼,放下酒杯,有似醉慨,长呼清气。
悄悄望到方才情景的公孙策收回眼神,和身旁好友低语道,“这次高丽与大宋的和亲是八贤王促成的。虽然已知晓这般儿女情爱,为家为国又是覆水难收了。”
包拯也想到这一点。如今虽然高丽皇子一案算是尘埃落定,上报两国国君又将掀起什么波澜,却不是他这样毫无功名权力在身的年轻人能够左右的了。
他挂心的却是这段不得不被揭破的私情,虽然崔光浩与素姬相敬如宾,各自守璧,但人心肉长,就算是包拯这样于情感之事上傻呆呆的局外人,也能想见其中心痛。
“不过……”包拯叹了口气,向朋友们轻语道,“似乎确实没有别的办法了。”
沈良也心中轻震。他对崔光浩自然有高手相惜的敬佩,同时也因自己与小艾的恋情,而亲身体会到有所舍得的痛楚,以及红尘爱守是多么难得。
他也不能做什么,只在八贤王再敬宴终美酒时,尽力痛饮,以求眼前畅怀。
八贤王早安排华船行过庐州城浮灯水道,一路上佳景尽观,既不添烦,又能顺水回城,实在舒适。
酒宴散时,八贤王微有醉晃,包拯连忙搭把手扶住他。八贤王便笑道,“我是有些醉了,终究不是年轻人啦。本王暂去小眠。”
他指着水上小宫般的华船,招呼众人道,“这明月流水之间风景不错!你们也可以醒醒酒,畅快畅快。”
“我们会照料自己。”包拯含笑劝慰,“王爷稍歇一下吧。”
待包拯登上船头,只见庐州城遥遥在望,一带灯火连绵,流水落花般的浮灯正渐渐漂来,碰到船身便轻轻流转,又流向他处,正似飞花散漫。
他听到楚楚招呼他,走到朋友们身边去之前,包拯张望了一下华船那头一对俊影,微微沉目,轻笑一下,便转身走去。
而在那边,素姬正站在船头轻翘花台上,身后饰绣纷飞。此处视野清亮,水月包容,城池依稀在望,红尘流转不停。
她有几分醉意,额头稍许朦胧轻热。
崔光浩为素姬披上绣帛,将帛带理顺,随风轻飘。
素姬撩起额前风拂发丝,含笑看向他。
崔光浩银衣刻花,丰神傲骨,虽已不是青春少年,却更有霜沉风姿,俊毅可靠,温柔长情。
他揽住素姬,与她同立船头,行于星河水上,淡望浮灯如花,飘飘转转,身旁流过。
“还疼吗?”崔光浩低声轻语,音含沉磁,娓娓在耳。
“好多啦。”素姬心绪放松时,天生柔情怎能掩盖,连话语尾音都俏皮起来,常含笑意。
她轻握崔光浩覆肩静抱的手掌,微微拉下,覆在心口,使环抱亲密,难分难舍。
崔光浩顺势握住素姬双手,共捧她心头。
素姬侧头靠在他怀中,不时目波流转,看向某些漂亮浮灯,展眼却已随水而去,真是难以长留。
想到这点,素姬有些感伤,人生在世最多百年,相知相守何其不易。
“光浩,我们上京的行程,你已知会朴将军了吗?”素姬目眺遥夜,与情郎共同融在这片大宋风月之中。
“都已安排妥当,你不要劳心。”崔光浩稍有醉意而已,风骨分毫不改,一手揽住恋人,一手负袖风飞。
“无论如何,出使上国的国事必须完成。”这是案件尘埃落定后,素姬以郡主之尊统御高丽众人所下命令。他们有国书献贡,必须敬奉大宋天子,更不要说和亲之事无法中途而返,他们终究要去帝都汴梁。
此刻,这对无话不谈、两心相知的恋人,也将沉默不语作为彼此间温柔默契。
“也许……”崔光浩稍许沉吟,尾音微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