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怜世人(2 / 4)

当前这个局面,他才是最不好说话的。

崔光浩深吸一口气,平复姿容,回身向素姬合袖躬礼,“郡主大人,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微臣实在担忧郡主安危。我们不必这些宋人保护,还是同朴将军会合,由高丽军来保护吧。”

素姬沉吟片刻,开口前似乎呼吸略有不接,压下一点隐隐痛楚般轻皱秀眉,仍然静雅幽淡,“既然如此,那就收拾行装,准备出发吧。”

“是。”崔光浩颔首应答,侧身请郡主先行。素姬站起时略微手撑桌面,侍女红樱连忙走上来挽扶臂膀。

崔光浩眼神一动,将险些脱口话语吞回,只是颔首敬待郡主走过,拂袖转身护卫于后。

“……唉!”公孙真眼看众人背影,到最后也没能说出什么,一甩袖子跌足叹息,“这乱子可大了!”

包拯望着门口,直到高丽众人身影消失。他默默回想着刚才情景,琢磨着一些微小的细节。

“那位郡主,是不是身体不适?”包拯跟着母亲,也颇熏陶了一些医理,能看出人大致康健与否。

“现在线索又断了。”公孙策轻点额头,一心扑在案情上,“嫌疑最大的七皇子也死了,现在只有神秘的杀人十字算是线索,可根本无从查起。”

八贤王静静倾听,轻搓手掌,似在想事。

“不,血迹也算一个线索。”包拯接过公孙策的话头,两人默契地开始推理,“凶手能够从那么多伤口中汲净血液,说明有着某种奇怪高超的功夫,或者什么采血的武器用具。而且一定有特别的目的……”

“越急越适得其反。”八贤王看了一眼团团转的公孙真,声色镇定,“推理线索本来就要凝心静思。包拯,你和公孙策都很聪敏,查案的事情,本王全权交给你们。”

“是,王爷。”两人起身行礼。坐在一旁的楚楚探头看看他们,露出一个鼓励打气的微笑。

“本王有点担心高丽使团。”八贤王并袖起身,姿态雍容,“他们死了两位皇子,可能失去理智,又不管不顾叫城外驻军进城来接。”

众人神色一变,面面相觑。

“聚齐庐州所有人手,以护送之名跟上去。”八贤王对公孙真说道,音容平淡却深有威严。

“啊,是!”公孙真也想到了什么,差点血都凉了,连声答应着往外走。

包拯眼角一闪,看着公孙真连连招手,沈良则快步答应着跟上去。

包拯看向沈良背影,又四下看看周边随从,若有所思地眨眨眼。

“大家警醒些。”八贤王说着,轻挥手指,让众人跟上,“我们也去街面上送高丽使团。”

“王爷,您是担心……”公孙策颔首问道。

“高丽国并非大人之国,他们可能缺乏稳重智慧,容易冲昏头脑。”八贤王望着虚空,评价他国虽然精准,难免有些不留情面。

“这样说来,一旦兵马进城……”包拯骤觉不好,连忙提起袍角往外跑。

“你这个……!”公孙策看他连八贤王也丢下,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端静,他洒脱。”八贤王只是微微一笑,并不以为失礼,“都是少年英才。公孙啊,你到时候跟本王同行。”

“是。”公孙策行礼应答,命令衙役也整队跟随。

过日后,包拯惴惴不安起床时,包大娘正着急上火地打发买药客人。本来大家正在试药聊天,突然街面上乱成一团,也不知是谁乱嚷,只说什么“高丽人打进来了”。

客人便慌忙要回家,和包拯撞个正着,谁也来不及多说什么。包拯一看外面乱成沸水,心中不祥感觉立刻成真,“真的闯进城来了!”

“什么?”包大娘连忙拽住儿子。

包拯无暇解释,奔到街上来回张望,只见满街商贩慌乱收摊,尘土飞扬人影乱窜。

“黑炭呐!”包大娘担忧不已,拉着傻儿子让他回屋,“怎么乱成这样?你别出去,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