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穿心莲(2 / 4)

公孙策立刻过来细看,与包拯互视魂灵般对视一眼。

“发现了什么?”一群人当中,还是飞燕耐不住性子,提起裙角一面问一面凑过来。

后续赶到的相国寺众僧都无言语,只是静静拨弄佛珠。

“杭大人是朝中高官,此次来到相国寺也有替朝廷祈福的公干。”戒字辈僧人叹息不止,“这牵连可大了。如何是好……”

飞燕清亮的声音打破了众人黏稠的沉默,“又是丝刃割喉!”

大家躁动起来,纷纷上前,意图详问。

“没错。”包拯点点头,又指着尸身上各处极其纤细切骨的伤痕,“浑身都有。是和戒空师父身上一样的丝刃伤痕。”

“这么说的话……”公孙策灵光一闪,试着掰动了一下剑柄,试了试插入之深,胸中已有轮廓,自顾自认定逻辑,点头说道,“按这把剑的深入程度,出血实在有点少。除非……”

包拯微微张唇,遥遥指了一下某个方位。众人没有把握到他的意思,没有被准确指到的沈良却已心中一震。

“我向包拯说起过,从武功高手的角度来看,若能躲避收拾不了的大量溅血,那只能是……”

沈良回想起自己与包拯推心置腹,所说起的未能实现的刺杀计划。沈良本想杀死两个高丽皇子,在原本的计划里,先将目标伤至奄奄一息,那时血脉紧缩,即使再将其全身划破致使面目全非,出血量也不至于无法收拾。

“所以说……”包拯缓缓点头,“这样一个深刻洞穿的伤口,出血量却很少,那说明杭大人被剑锋贯穿钉在这里的时候,大概就已经死了。”

“的确。”公孙策再次查看尸身颈部的割裂,又看到喉骨碎裂翻出,伤痕虽已凝固,那份深浓鲜红的死亡之色却仍刺眼至极。

“脖子这里的丝刃割裂颜色极深,充血膨裂,而且咽喉已断。”公孙策说道,“那么,这才是致死伤。”

“致死之后,又要用剑将人钉在这里,这是为什么?”包拯很擅长集合碎片线索,脑内幻摹还原凶案现场。他缓步游走,四处看着现场细节,在脑海中不断拼凑,一时也想不出这般死法的逻辑。

“而且,这两种武器同时用多不方便呀。”飞燕着急忙慌地开始推理,她自恃热切聪慧,一点也忍不下来。

“什么?”包拯好像抓到了什么灵感,连忙抬起手指,示意飞燕再说一遍。

“如果你可以用剑杀伤人,又何必再用什么丝刃?”飞燕回过头,拉着公孙策乱问一番“丝刃”的底细,听说是某种纤细如幻的细线暗器,连猛兽骨头都能割断。

她啧啧摇头,“这种暗器想必要占据全部指力,灵活操纵意图很快取人性命。那怎么腾出手来去用剑呢?”

“说话乱七八糟的,却有几分道理。”公孙策和飞燕说话时必然不懂温柔,必须连怼带刺,连些许欣赏赞美也能变成互相揭底。

飞燕刚要生气,公孙策伸手向空中一按,转身看向包拯,“这一点是很可疑。按逻辑想想,如果丝刃足够杀人,那没有必要占手用剑。如果用剑与死者大打出手,看这现场凌乱程度,战势一定紧凑,如何有余地轮换兵刃呢?”

“但是,如果有足够高的武功……”楚楚忍不住说道。她看了沈良一眼,求得同为会武之人的赞同。

沈良摸着下巴,沉思着点点头。

“武功够高,听起来似乎能破解一切疑点。”包拯苦笑一声,“但这一条理由不足以解释所有的疑问。反过来,我认为……”

他绕着杭天豹的尸身来回看,目光渐移,一种莫名的疑虑将他的神思吸引到架子上。

包拯盯着那些凌乱的划痕看来看去,没有一丁点头绪,只是激斗留下的损伤罢了。

“我认为,如果真有足够高的武功,那就更没有必要轮换兵刃,那样做倒是有可能打乱武斗的节奏,给自己添麻烦。”

包拯怎么也抓不住心头疑虑,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