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危险。在激烈的战斗中,谁都想摧毁敌人,或‘擒贼擒王’地把敌方首领置于控制之下,或伤害,或软禁。虽不置于死地,也折磨个半死不活,或改造成一个软性动物。在这种情况之下,意志薄弱的自不必说,刚勇的必想办法逃脱。因此,有化装潜逃的,有借故远走的,有夺关斩将而逃的。 所以,‘走’的方法千变万化,大致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文走’,二是‘武走’。历史上‘文走’的例子很多,多半用‘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等计。如孙膑诈癫脱祸,一走了不得;伍员化装偷渡,一走又了不得;孔尝偷过函谷关;吕不韦巧计归异人。‘走’得最多的莫如刘邦,他脱险于鸿门宴上,被困荥阳,逃出白登城,都凭张良、陈平摆的走计。但他们两人都是长跑健将,深懂‘走’计之妙,所以他两人屡次冒险逃亡,还教导别人如何逃跑,如唆使韩信归汉,悲歌散楚兵,设计安刘,张良自己还要避祸而上山寻道。这些都不失‘文走’之类。‘武走’是要经过一番剧烈血斗的。最著名的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春秋时重耳逃离晋国,唐明皇避难入蜀川。此中走的最频、最凶的要算曹操,他自行刺董卓未遂而逃亡开始,一生的际遇,都是一样奔奔跑跑,可借那位矮子张松骂他的话作证:‘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克,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战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秀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这当面的嘲笑,痛快淋漓,也可见曹操的跑术如何了。 从这里看来,‘走’这一计,并不是懦弱的所为,‘走’得越多越危险的,往往成就的事业越大,这就是‘多难兴邦’的意思,当‘走’的经验越积越多的时候,应付逆境就容易。问题在于能跑得脱,不是‘逃跑不成身先死’。 ‘走’的好处既是这样,但‘不走’的坏处又怎样呢?关键何在?例子也不少。如:文种不听范蠡的劝告,贪恋禄位,卒被勾践赐死;韩信功成不退,遭未央宫之祸。大抵在富贵场中,肯定的都属急流勇退,提得起、放得下的胸怀宽阔的人物;赖死不走的全是贪婪之辈,舍不得地位享受,甚至刀锯加颈时还自我吹嘘,那只有死路一条了。江湖绿林好汉最爱逞能说:‘大丈夫既然被执,要杀便杀,要剐便剐,何必多言?’这就是不会‘走’的死脑筋一个!奸雄曹操也说过:‘孤一旦去位,不知几人为王,几人为帝,不得慕虚名,避实福。’嘴上说的是多么漂亮,但骨子里他却打算‘其为周文王乎?’居然更示要儿子‘称孤道寡’,肯定不走了。 有很多参考价值的故事,正说明‘走或不走’的抉择。晋献公的宫廷惨变时,太子夷吾不走即受害,其弟重耳逃亡就成霸业。楚平王杀伍奢,想斩草除根,长子伍尚不走就遇害,伍子胥走了便能灭楚复仇。以皇帝来说,唐明皇仓皇(惶)逃四川,就因一走才牟复兴。由此可见,走与不走,要全看环境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