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云边听边点头,心里汗颜,听听人家怎么当县令的,在看看她怎么当县令的,不比不知道,一被吓一跳,好像两人干的不是一种工作。 青云咂咂嘴,“以后不要叫主公了,跟他们一样叫我大人,青爷也行。” ‘主公’这个高大上的称呼,让她压力大啊! “我是粗人不太会治理县城,沥县下去,有意愿的书生可以去参加科考。” “是!” 姜云升愣了下,立马答应,这对北地的读书来说是个天大的好事。 北地虽然有科举,只是走个形式,各地的官员都是淮州高安派遣过来的,除了小吏。秀才只免些税问题不大,考出的举人,到现在还没个地方安置。 尤其是寒门出身的,都是一家子老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才供出一个读书人,到最后却只挂了个‘举人’的名头,实际什么好处都没有。 很多读书人对科举已经失望了,会读书的人,有点家业的往南边去谋生。 姜云升不由得想得稍微多一点。 一次科举,至少也得录取二三十名举人,沥县一个县城用不了这么多人。沥县用不了,可其他的县城也缺啊! 比如:唐县 比如:吉林县 再比如:胡平县 这几个县城都被叛军占领了,县令都死了,衙门的一众官员不是逃了就是死了,如此算下来,二三十个举人都不够分。 青云突然想起他们的科举跟朝廷的不一样,又道:“此次举行的科举跟以往的不一样,不光读书人参加,手艺人也可以参加。” “此话怎讲?” 姜云升一愣,满脸的疑惑,科举能有什么不一样的,除了每次考题不一样。 不对,刚刚上官大人提起还有手艺人,手艺人也要科举? 考什么?怎么种地?怎么做木工? 为什么上官大人跟他的感觉很不靠谱啊! 错觉! 错觉! 都是错觉! “官员呢,就是治理地方百姓的,要想治理好百姓就得了解百姓的需求……”青云巴拉巴拉解释一通为什么要手艺人科举的原因。 姜云升听完之后一愣,一个县城设立这么多的官职……等等,这不就在衙门里建立了小朝廷,不过换了个称呼。 “会不会……官员多了?”姜云升想说不合规矩,后又想他现在不是朝廷的官员,而是上官大人的官员,上官大人觉得合适就合适。 “不多。土地,水利,种植,气候等都需要专门的人去看管。隔三差五察看研究,预防及防备各种灾难的到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各县要是没有这些人,出了问题才上报,再从上面派人过来察看,路上又是几日。 还有什么用?什么都晚了,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只能事后尽量弥补。万一路上出意外了呢? 这种方针行不通。 设立这些官职的原因,就是要将灾祸掐死在摇篮里,让它连冒头的机会都没有。” 姜云升一开始觉得没必要,听完之后仔细想想,觉得非常有必须。 求人不如求自。 这句话虽然用在这里不合适,意思差不多。别人有不如自己有,要是每个县城的衙门都有相关的官吏,能及时发现所在辖区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不愧是上官大人,想的就是比他们深远。 “往后的科举都是如此吗?”姜云升不知想到什么,再次问道。 这次是几个县城遭叛军攻城,才造成衙门官员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