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后起身,对着旁边的侍者看去,当即,便是一封封抄录好的文书下发。 对于王弟上呈的这个东西,秦王政很感兴趣。 而且细细思忖,事关社稷根基。 自己觉得不错,不知群臣如何想。 “中央学宫,是异于护国学宫而存在的学宫。” “更是迥异于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宫。” “自中央学宫设立以来,已经从其内毕业数千人了,数千人各有所用,或入国府各大行署,或入各大郡县。” “只是……,诸夏即将归一,百家各有所动,中央学宫当变。” 秦王政单手负立身侧,踱步于厅殿之中,同时语落种种,中央学宫的重要性数年来一直被护国学宫压了一头。 实则,对于中央学宫那边,自己一直未敢放松。 中央学宫所处的区域,以前是文信学宫! 是文信候养客之地,其人麾下门客最多的时候,足有数千人,《吕氏春秋》一书便是从其内编纂。 百家之学! 自己很欣赏,各有所用。 如大田令郑国,便是水家的人,只是水家的传承不显,诸多典籍陈放在儒家小圣贤庄,故而郑国在小圣贤庄求学。 如韩非,其人虽是出至儒家,更是师承荀况,可归根结底,韩非更像是一位百家之人。 如墨家,百多年前,墨者三分,其一入秦,在少府之中,堪得重用大任。 如儒家,尽管儒生空谈甚多,但对于礼仪一道,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如农家,游侠虽多,可当初农家渐起的时候,乃是以擅长操持农事为主。 因而被诸夏庶民、耕作之人喜爱。 …… 对于从中央学宫毕业的人去向,由各大院堂博士根据成绩核定,而后根据少府探察。 方才给予允诺。 在王弟的这份文书中,革新……很重要。 “大王,依武真侯的这份文书,是要将中央学宫现有的九大院堂给予打散,重新组合成崭新的院堂。” “混散百家之名,组合成崭新的院堂?” “似乎没有这般必要。” 相邦王绾持手中文书,速速阅览着,文书上的内容不难理解,故而可以看的很快。 又闻大王之语,略有沉吟,对着其余重臣看了一眼,又看了旁边的武真侯一眼。 还是那般说着。 现有的九大院堂并无不妥,没有那个必要打散组合崭新的院堂,况且组合之后的院堂所教导的东西也大差不差。 “这份文书是来商榷的,并非定下。” “诸卿均可言语。” 秦王政浅浅一笑,没有对王绾之言给予评价。 “大王,文书而观,中央学宫内,百家之学并没有太大变化,就是百家之名给予淡化。” “同时,百家之学给予混合教导,而且革新之后的中央学宫,新的生员进入更难。” 国尉尉缭子放下手中文书,倒是看出一点点,为之一礼,徐徐说着。 对于中央学宫,己身也是了解的。 相对于护国学宫,中央学宫更像是大秦的百家学宫,百家之学在其内都有。 毕业的生员面向国府各大行署输送人才,对于那些人才,自己也是满意的。 起码对于那个位置来说,是合格的。 文书之语,裁撤现有九大院堂,开辟新的院堂,如律政院堂、计然院堂、医者院堂、土木水利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