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臣之手。 甲午之败,隐藏最深的背景,其实还有光绪想借倭国之手,彻底的削弱李合肥掌握的淮军和北洋水师。 “回主子爷,流民确有增多的趋势。不过,奴才已经命人开了十几处粥厂,倒不虞刁民起事。”塞尔图也是老内务府了,自然明白皇帝的担忧。 康熙点点头,又详细的问了菜价和米价。 玉柱听得出来,康熙确实非常关心民生,各种物价的事儿,问的格外仔细。 末了,康熙又问塞尔图:“德州素有秋汛,可曾提前预作防备?“ 塞尔图就详细的禀报了,准备了多少的石料,以及打算征发的徭役人数。 康熙满意的点了点头,忽然问玉柱:“汝怎么看?“ 当着外人的面,玉柱赶紧跪下了,恭敬的说:“除了石料之外,尚须大量的草袋,铁锹和锄头。并采取拉网式排查…” 康熙早就听过了玉柱的防汛手段,现在这是故意问他,目的是告诫塞尔图,必须照做不误。 等塞尔图退下之后,康熙冷不丁的问玉柱:“你觉得塞尔图此人如何?” 玉柱的心里立即拉响了警报,哈着腰,异常谦卑的说:“妄言他人,非人臣应守之道也。” 开什么玩笑? 老皇帝已经当权了几十年,他的用人之道,早就有一整套成熟的识人察人的老套路了。 岂容玉柱多嘴多舌? 很多人,最后被伯乐抛弃了,倒在了提拔的前夜,就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以及应有的分寸。 伯乐用谁,抛弃谁,看似是临时起意。实际上,都是日积月累的印象汇总。 玉柱一直以来,尽力在康熙的心目中,想塑造出缺点不少,但知道分寸的好印象。 说白了,以他的机敏,又怎会在背后妄议人非呢? 康熙冷冷一哼,说:“此间并无外人,但讲无妨。“ 嘿,玉柱才不吃这一套呢,死死的闭紧了嘴巴,硬顶着死活不肯多说半个字。 很多人,就是栽在了没有坚持原则之上了,此诚不可不察也! 俗话说,老小,老小,就是说,把老人家当作是小孩子一般的对待。 以哄为主,适当的顶一顶,斗斗嘴,感情反而更深。 年纪大了的康熙,时不时的被玉柱顶得不舒服,居然有种习以为常的感觉了。 “滚吧,省得戳在这里,惹我生气。”康熙没好气的把玉柱赶走了。 (ps:这一章写得很细腻了,不求月票,拜托细品之。) ******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