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道理说,金世荣身为主兵的福建浙江总督,除了八旗兵外,节制福建绿营提督和福建水师提督,乃是他的本职工作。 可问题是,福建巡抚照例加了兵部右侍郎衔,还拥有王命旗牌,他也有权调动这两位提督。 在大清的官场之上,只要是职权范围出现重叠的情况,彼此扯皮,互相推诿,也就司空见惯也。 终清一世,督抚的职权不清,乃是常态。而且,督抚相争,也是朝廷喜闻乐见的事儿。 若真的是督抚同心了,反而会惹来朝廷的猜忌。 台湾的山民,聚众民变,居然攻破了两座县城。 现在,民变虽然被及时的镇压了下去。但是,都有兵权的金世荣和李斯义,互相指责说,是对方的失职。 督抚互相参劾,朝廷照例是要派重臣前来福建查办的。 按照朝廷的明发上谕,负责查办此事的钦差大臣,还没出京呢。 谁曾想,原本以为仅仅是过境福建,前往广东主持乡试的玉柱,竟然就是负责查办此事的钦差大臣。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 康熙的帝王心术,实在是令人胆寒也! 实际上,大清的皇帝,从康熙开始,都有指东打西式的查办地方封疆大吏的好习惯。 前任江苏巡抚,被署理江宁将军庆泰密折参劾后,就是被奉旨巡视钱塘江堤防的钦差大臣,在过境苏州的时候,冷不丁拿下的。 “金世荣接旨。”玉柱不带任何感情的叫了金世荣的名字。 “奴才金世荣,恭聆圣谕。”金世荣心里猛的一沉,暗道不妙,却也只得硬着头皮,叩首接旨。 “内阁奉上谕,福建浙江总督金世荣,怠慢军机,推诿塞责,著拿交刑部议罪,钦此!” “奴才金世荣,领旨谢恩。” 金世荣已经倒了大霉,还要谢恩,可见皇权之厉害也! 玉柱颁了旨意之后,佩刀背弓的牛泰,便主动上前,摘了金世荣的顶戴,带人将他架了下去。 就在李斯义面露得色,以为胜券在握之时,玉柱又从袖内摸一封上谕,厉声喝道:“李斯义接旨。” “臣李斯义……恭……恭聆……圣谕。”李思义浑身发软,颤声说不出囫囵话。 “内阁奉上谕,福建巡抚李斯义,胆怯畏敌,遇变不前,勒兵自重,实属辜恩枉上,著革去一切差缺,拿交三法司从重治罪,钦此。” 旨意既颁,李思义也被拜兴带兵摘了顶戴,径直拿下了。 十七岁的玉柱,刚在地方上露面,就一次拿下了两位封疆大吏。 消息在官场上传开之后,人人皆谓,此圣上之宠佞也! 福州将军常青,从头听到尾,倒也看懂了皇帝的心思。 总督金世荣虽然被拿下了,却只是交给刑部议罪而已。说实话,只要朝里有重臣帮着在御前说几句扎实的好话,倒也不至于倒太大的霉。 巡抚李斯义就不同了,他是被拿交三法司治罪,还被革去了一切差缺,这个就很严重了。 按照惯例,凡是交给三法司从重议罪的大臣,最后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没办法,大清乃是旗人的大清。金世荣虽然是汉军旗人,却也是大清的自己人。 而李斯义呢,虽位列封疆,却是个地道的汉人。在督抚彼此打官司之时,旗臣和汉臣之间,往往以汉臣吃大亏而收场。 比较明显的例子,其实还有咸丰朝的湖广总督,旗人官文。 官文这家伙,捞钱是把好手,干正事却不行。 中兴三名臣,胡曾左之一的湖北巡抚胡林翼,本想上章弹劾官文,却被幕僚阎敬铭给劝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