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听到这个价格,凌大仁内心翻腾倒海,一脸迷茫。 但他也只是出来打探消息,具体如何决定,还得回去跟凌大山商讨。 这般想着,倒也放松了许多,反正决定权不在他这儿,用不着他苦难。 虽然径山书院的学费是七两一年,若是决心要科考,这还只是微不足道的费用。 至于真正的大头,那就是书生科考用到的纸墨笔砚,路费以及考试的各种费用,那才是真正的巨额费用。 就单纯用府试来说,去到府城地路费,住宿费,考试费等等,加起来不知道要花销多少。 毕竟他们没去过府城,就像他还没读大学之前,没去过大城市,根本不知道大城市和农村的花销天差地别,让他们不敢想象。 所以古代多少书生去科考的路费和考试的费用,都是向他人借支。 就像电视剧里上演的上京赶考一般,那时候他还郁闷咋滴上京赶考竟然连路费都没有。 这么个穷酸书生,现在仔细一想,心有体会。 第一次科考高中还好,若是一而再再而三不中的话,人家不仅不再借与你,还要找你讨债。 虽然他是个现代人的灵魂,受过高等教育,可是他一没金戒指,二又不怎么赚钱,只能想一辙是是辙。 若是凑巧想到一个赚钱的行当,倒是不错,向婴儿车。 只不过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古代没有商标这一说,你做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搞垄断,所以人家一见你赚钱,就纷纷模仿? 有技术难度的还好些,像婴儿车这种简单的拼装,熟练的木匠拆解两遍就会了。 清贫之家的书生,面对如此大的开支,如何承担得起? 这样的消息,让凌云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代科考,晋升之道被世家死死所把持。 就这书费,十里八乡的村民谁负担得起? 他是幸运的,找到一名先生初步蒙学,还是因为村里有位老童生。 换作其他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更别说一些贫瘠之地。 可以想象,径山书院如此昂贵的学费,里面求学的学子非富即贵。 凌云感叹,世道就是如此不公。 农民没钱,想要蒙学也只能去一些次等的私塾,比如他就是。 若想再进一步,接触到上等的教育,几乎不可能,他是个例外。 然而身为世家子弟,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享受他们这种求而不得的资源。 真可谓是天差地别! 感慨万千,凌云思来想去,内心还是比较偏向径山书院。 县里离他家比较远,做牛车这样一个多时辰。 如果选择两个私塾其中一个,他每天都得早起坐牛车到县里。 且不说时间上赶不赶得及,就是来得及,也不见得他家里人会放心他一个人来上学。 专门派一个人跟着他来?显然这个想法是不可行的。 在县里租个房子? 可当他们俩找到私塾附近询问房价时,顿时没了这方面的想法。 而且私塾教学怕是后劲不足,毕竟再厉害也只是个秀才,比不上书院,那可是有大儒坐镇的地儿。 但若是进了书院,七两银子,再加上住宿费200文,吃饭也要另算,十两银子一下子就舍去一大半。 加上其他纸墨笔砚,十两银子怕是不够。 不过这件事并不是他个人能决定,凌大仁也做不了主。 古代一家之主的威严不容小视,即便这钱是通过他想出来赚到的。 但若是凌大山不同意,他就算闹翻了天也改变不了。 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