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曹昂,良久才说道:“明公,这些俘虏,没法留!” 对于这些俘虏,只有四个办法,一是自行收纳,但根本不现实。这么多胡人,不管是官府还是个人,俱吃不下,反而可能改变地方人口组成,成为祸乱之源。 其二,便是交给于夫罗这些人,这更不可能,曹昂不限制于夫罗的实力就是好的了,怎么可能助长其实力。这么多俘虏交给于夫罗,他立刻便能统一南匈奴。 其三,便是放了这些人,任其自生自灭,但不过是放虎归山,他们还是会落到那些南匈奴实力派的手中。 而最后一个办法,斩草除根,一劳永逸。 对于大汉来说,最后一个办法,是最快捷有效的办法。不过曹昂若是将这些人尽数坑杀,肯定会引来一番骂名。 朝中那些文人士大夫可不会管你是什么情况下做的决定,也不会管你杀得乃是胡人,他们就会用他们对自己人的狠,对敌人泛滥的爱心,来打击每一个做实事的人。 上一次在凉州,若非夏育替曹昂挡了一击,然后曹昂立刻辞官,还不知道会引得多少骂名呢。 “怎么杀!” 郭嘉言道:“我是大军司马,我来替明公做这个决定!” 郭嘉这是要将骂名背到自己身上。 曹昂笑道:“你这小身板,何时能替旁人担责了?” 曹昂轻叹了一声,有些事情,不能因为怕担骂名而不去做。名声于我,乃是加分项,却不是我做事的掣肘。 “一心要边疆安宁无祸患,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千秋功罪,便任人评说吧!” 曹昂于是下令,所有俘虏,尽诛之。 这命令有些沉重,可又是轻飘飘的,下完令之后,一直压在曹昂胸口的一块石头,似乎被推开了。 当然明面上肯定不能落下杀俘的骂名,所以在功劳簿上,每个士兵的斩获增加了两倍。 而送往朝廷的捷报上,清清楚楚写着兹氏大战,斩首两万三千余级。 虽然此时的南匈奴已经是拔了毛的凤凰,但这场战功,应该也算是窦宪燕然勒功之后的,平胡第一功了。 各部在有条不紊地杀俘,砍下脑袋硝制好了记功,至于尸体,全部被推到大坑里埋了。 两汉的将领,好多人都喜欢修筑京观,一座人头小山,的确是震撼。 不过这种东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存不了多久,便会自然风化了,还有传播疾病的风险。 此时天气炎热,最是病毒传染的高发期,曹昂可不想大战之后,再来场大瘟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