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完了阿波罗计划之后,还有天空实验室的计划,美国佬利用剩余的三枚土星五进行了空间站的研究,发射上去的重量是77吨左右,虽然距离118吨的近地轨道极限运载能力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推力也已经不错了。至于图纸,也保存在nasa,并没有丢失,丢失的传言是小道消息。现在,听到王教授说连图纸都没有,张忠赶紧打补丁。“是啊,他们连图纸都丢了,不过,考虑到他们一贯的作风,他们也可能会搞一些假图纸出来糊弄大众。”这样,就算是nasa拿出图纸来自证清白,也会越描越黑,除非你们真的能造出来!能造出来吗?肯定是能的,但是要花钱啊,以nasa现有的经费,怎么可能重新造出来?他们利用航天飞机的发动机,就是为了节省研发经费。“好,我们接着再来说阿波罗飞船,这个飞船里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导航计算机,毕竟,要飞到距离地球三十八万公里的地方,还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这是需要先进的导航计算机的,王教授,您给我们介绍一下阿波罗飞船用了什么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吧。”“当时最先进的就是ibm的7090计算机,工作频率500khz,每秒处理10万条指令,不过这种计算机的个头非常大,是不可能塞到阿波罗计算机中去的,阿波罗计算的运行速度是0.43兆赫兹,内存只有4kb。”“现在我们的龙芯处理器,最高频率已经能够达到3ghz以上,处理速度是他们的上万倍啊!我们的计算机内存已经有512兆的了,两条就是1g,容量也是他们计算机系统的上万倍,当年的阿波罗飞船就用这种简陋的计算机来导航,居然还没有出错,真是太厉害了!”“是啊,当时的电子技术是非常落后的,比如说内存,我们现在用的是芯片,他们当时用的是绳子。”“绳子?”“是的,绳子。”王教授拿起来了一根绳子,然后拿起来了几个小铁环。“我这些小铁环是带磁性的,我把它正面系在绳子上代表0,反面系在绳子上代表1,这样就能在计算机中使用了,当时的阿波罗飞船用的就是这种绳子,做出来了内存。”“王教授,您这样说的应该是硬盘,属于外存吧。”除了手机把外存叫内存,把内存叫运行内存之外,电脑里还是分开的,王教授是专业的,不能出这种低级错误。“我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而已,实际上,这个小铁环就是磁芯,有两台相互垂直的导线穿过它,如果每条导线都被加上一半的电流,就可以改变磁场走向,从而实现0和1的转变。”张忠点头,表示理解:“这个是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我们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确定,当时的人真是聪明啊!靠着这样小小的装置,居然就成功地飞到了月球,还没有飞错。”其实,这当然是因为软件的精干。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计算机技术按照摩尔定律来发展,硬件性能一两年就翻一番,但是,总感觉不够用,还得继续更新电脑,这是为什么?手机也是这样,买个8g内存的手机,很快就满了,换个32g的,又满了,256g呢?依旧不够用!咋回事?当然是因为随着硬件的发展,软件也在发展,越来越臃肿。就拿操作系统来说,一个dos系统,用几张软盘就能装下,一个windowsxp系统,就得用一张光盘,系统从几十兆发展到了几百兆,再到后来的win10,动辄就占据10g20g的硬盘空间。软件是越来越臃肿,效率是越来越低,吃硬件越吃越多,甚至某些软件厂商故意把软件编写得很臃肿,然后再让客户花钱做优化。当年阿波罗时代,计算机很落后,这个导航计算机已经是当时最先进的了,整个项目雇用了350名工程师来编写程序代码,通过打孔的纸带输入计算机,程序直接和计算机底层硬件交流,连个汇编都不用,执行起来效率最高。显示界面也不过是一个七位数的数码管,出现问题直接报错误代码,再看看现在,一个华丽的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各种图形,就得吃多少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