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有着固定工资的工作,除了小的老师,那真的是有别了。 他们是真不解,老爷子怎想一出是一出,突然就不想干了。 江爷爷真下了决心,做事反而快了。 他在确定了两个儿子不想要这份工作后,又去问了他的弟弟。 江爷爷的弟弟比江爷爷足足小了十二岁,他们的父亲在叔爷爷出生后多久就去了,是江爷爷小小年纪就又当父亲又当哥,将江叔爷爷养大。 只是在养他十六岁后,已经嫁过来的江奶奶就不愿再养着江叔爷爷,将叔爷爷分了出去。 那时候叔爷爷也长成,能够自己挣工分养活自己了。 后来叔爷爷不知怎,来他们这下乡的一个女知青看对眼,结了婚,叔奶奶不知是不是她娘家那边断了亲,这多年有回去过,也有跟娘家那边有过来往,叔爷爷结婚后,也不江奶奶这边来往,像是憋了口气般,只一心培养两个儿子,培养出村第一个大专生。 那年代的大专生可了不得,国家还包分配工作呢,分配他们镇上当了个小老师,后一年,就被调吴城中心小去,娶了吴城中心小校长的女儿,分了房子,落户在吴城,不是过年过节,不再回来,就跟入赘在他岳父家了一样。 江家生的好看,叔爷爷的大儿子也不例外,因为从小做过农活,又遗传了江家的白净,年轻时看着白白净净满脸书生气的,谁想不,他会做出再也不回村看看的事。 他不回来,叔奶奶也说过,又继续一心培养小儿子。 叔奶奶的小儿子,只比江松大六岁,大刚毕业,被分配了距离吴城还要远,远在省城近郊的一个镇上当了小老师。 后来这个镇被划分省城,成为省城下面区的一部分,小叔叔的待遇自然也越来越好,娶了他们同一小的老师,夫妻俩倒是有分房,而是靠两的积蓄在那买了房子,谁想他们这地方后来居然被划分省城去,他们也成了省城,定居在省城。 说来,江家还真是一脉相传,不管是江叔爷爷生的两个儿子,还是江爸生的三个儿女,除了江柏还愿意留在老家,陪伴父母之外,剩下的两个儿女,一个跑的比一个远,反正只要是念书考出去的,全部像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小叔叔倒是孝顺,把叔爷爷叔奶奶两口子接城去住,可老两口城住不习惯,又回村子来了。 大约是叔奶奶年轻时,熬的太过,才五十岁的,看上去跟六十多岁似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梳着两个麻花辫,还像年轻时的小姑娘一样,垂在两边的胸口处,未说话,就先笑了,用过了二三十多年依然迥然于他们这口音的外地话喊江爷爷:“大哥,你来找进财是不是有事?” 江爷爷是三房的,江叔爷爷是大房二房的混居在一块儿。 江爷爷的身体状况看着丝毫比叔奶奶好多,说:“我来问问进财,巡山的工作他想不想做?我干不动守林员了,他要是愿意干,我把守林员的工作给他。” 在他们这个小地方,还保留着六十七年代的,父母工作可以传给家子女的传统。 江爷爷果有家愿意接手,这个工作很大可能性会优先江爷爷选择的家。 叔奶奶想还有这样的好事,连声笑道:“愿意的,愿意的,这大好的工作,哪能不愿意?” 叔爷爷年轻时为了供两个儿子上大,一直在炭洞背炭挖煤,活又累又重,还危险。 现在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