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闲散王爷,那他这样做,绝对没有任何的错。
朱元璋甚至于还会为自己家出了这样一个,有水平的人感到高兴。
可朱瞻基他不是一个闲散王爷,他是一个帝王!
作为一个帝王,他最需要做的,是处理政务,通过处理政务,管理全国。
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对于治理国家,毫无意义诗词歌赋绘画等事情上!
这是本末倒置了!
作为一个帝王,诗词歌赋这些,他稍微了解一些,能够看懂也就是了。
不必精通,更不必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
这样真不行!
成为了帝王,获得了权柄的同时,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有些常人可以享受的事情,对帝王而言,是要杜绝的。
别人可以做,帝王不可以做。
别人做是闲情逸致,帝王去做,却会遗祸无穷!
“内政上面,也做出了不少的成就,比如彻底按住藩王。
虽然永乐帝时,就在不断的削弱藩王了,但真的彻底解决藩王会争夺皇位的,却是一直到朱瞻基这里才完成。
他颁布了不少的命令。
比如,藩王不得如同以往那样,去干预地方的行政。
藩王府官员,不得兼任地方官职。
藩王不能和朝内勋戚贵族联姻,嫁娶都要选自民间。
以防藩王会借此干预朝政。
再比如,藩王不得自行来京朝觐奏事。
藩王以及其宗亲族人,如私自来京城,或越关奏事,要受到严厉惩治。
最为严重的,可以废为庶人!
除此之外,诸藩王之间,还不得会见。
藩王在封地驻守时,也不得随意出城。
就连清明祭祖,都需须奏报朝廷允方可,子女婚嫁,也须奏经朝廷……”
对于后来对藩王的限制,朱元璋一开始,就从韩成这里了解了很多。
并且在得知了老四是藩王造反,成功上位之后,朱元璋本就做出了老四和老四的后人,会严格限制藩王的推测。
因此这个时候,听了这朱瞻基的操作之后,并不觉得意外。
甚至于,就连他在知道了老四在今后,做出来的一系列事情之后,都在不断的思索,该如何限制藩王。
不过现在,从韩成这里得到了藩王外封这样一个策略之后,朱元璋再去看朱棣,朱瞻基等人弄出来的,这对待藩王的种种办法,顿时觉得他们的手段,一点都不高明,落在了下乘。
生出了一些优越感。
觉得这些后世子孙,差他差太远了!!
“除此之外,明朝的内阁制度,到了宣德帝这里,这有了一个极大的完善。
宣德帝即位后,内阁开始行使更大的行政,和审议实权。
三杨、金幼孜等人,分别在内阁中重新任职。
内阁的特殊地位,还因为宣德帝新的行政程序,而得到加强。
比如,内阁定期上朝觐见,讨论紧急国家大事。
遵循明仁宗时期的先例,明宣宗要他们直接呈递密封的奏议,以便及时的确定适当的施政办法。
此外,宣德帝采用了条旨,或票拟这种正规的办事流程。
规定大学士们,审议官员呈递的奏议,并提出适当答复,贴在每道草拟的诏令上,以供御批。
一般而言,宣德帝都会采纳他们的建议,并将诏令,分送给主管的部门去贯彻。
除非是主要内容,出现了争议,否则并不再召内阁大臣们,进行复议。
这样以来,内阁就成了皇帝和六部之间的桥梁,拥有了更大的决策权……”
“屁!这龟孙就是懒!
就是不想多干活!
所以就采用这种办法来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