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陛下,冷静!你什么场面没有经历过?这些算什么?一定要冷静!(2 / 3)

有什么话你只管说!不必藏着掖着,不必担心咱承受不住!  这些,都是过小场面。  咱承受的住!  对于咱来说,不过是毛毛雨罢了!”  朱元璋挺直了身躯,一股无与伦比的气势,透体而出。  这是经历过诸多腥风血雨的开国皇帝,所特有的大气魄。  这一刻的朱元璋,身上有着令人折服的魅力!  韩成看着负手而立望青天的朱元璋,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要不是不久之前才见过,你这又是拍桌子,又是红着眼睛,喊打喊杀,一副恨不得将明末的诸多乱臣贼子,都给弄过来砍死的模样,韩成还真信了朱元璋的这番话。  “陛下,您真承受的住?  要不,咱改天好了,别逞强。”  韩成再次确认。  接下来他要说的事情,过于刺激,他真的怕给朱元璋刺激一个好歹出来。  一旦这样,他很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  “你这么如此婆婆妈妈?只管说!  咱现在就想知道,这些家伙们,都弄出来了什么丧心病狂之事!  咱连咱的大明亡了,都能接受,都承受的住,更何况其他?  其余的事再刺激,能比的过咱的大明亡了?”  朱元璋身体笔直,气势非凡。  韩成听了朱元璋这话,又想想朱元璋经历的风风雨雨,觉得朱元璋说的确实很对。  自己接下来所说话,朱元璋能承受的住!  心里没有了顾虑,韩成当下就开口说出更为刺激的事……  “崇祯末年,李自成率领大军,包围京师。  情况十分危急。  从崇祯上位以来,国库里面的钱,从来没有够用过。  到了这个时刻,国库里面,到底有干净,可想而知。  守卫皇城的将士,许许多多都吃不饱饭,更不要说军饷了。  而外面的李自成,却已经打响了名头。  外面很多人都在传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闯王李自成的名头,已经闯了出来。  当时许许多多的人,都开门迎闯王。  一面是是吃不饱饭,饿肚子,一面是不当差,不纳粮。  在这等情况下,崇祯帝焉能不慌?  必须要想方设法的弄钱粮,最起码要让守城的将士们吃饱饭。  不然,只怕这京师用不了太长时间就丢了。  可国库里面干净的,连耗子去了都得哭着走。  怎么办呢?  崇祯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下了一道圣旨,大敌当前,号召城内的文武百官等人捐钱,筹备粮饷。  同心协力,共同守住京师。”  听着韩成的诉说,朱标忍不住点了点头。  他已经将自己带入到了韩成所诉说的,明末困局之中。  觉得在如今这种情况下,除了这样一条路之外,没有别的任何路好走。  崇祯的这举措还是和不错的。  朱标还觉得,应该能获得一个很不错的结果。  毕竟现在,他们面临着共同的困局,只有团结一致,才好渡过难关。  否则一旦城破,外面的逆贼进入京师,那这些官员们,要再多的钱财也没有什么用。  朱元璋则有不一样的看法。  “这些人,只怕不会捐太多。”  从元末乱局走过来的朱元璋,对于这些官员们的想法,太清楚了。  毕竟,他大明这边,就接收了很多元末的官员。  这些官员们,各种给自己以及自己家捞好处,哪里会理会朝廷的死活?  朝廷灭亡了,他们开城投降,身上的官服一换,很快就能在新朝继续当官。  过他们的逍遥日子。  朝廷乱成什么样子,都没有关系,只要他们自己手里有钱,日子能过好就行!  “陛下,您真聪明,一眼就看出来了!”  韩成竖起大拇指,对朱元璋大加赞赏,给这头顺毛驴捋捋毛。  朱元璋微不可觉的哼了一声。  他这一生,听过太多的夸赞了,对于韩成这种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夸赞,他是真心不感冒。  总觉得,韩成这是不是在故意侮辱他。  抛开自己对官员的了解不说,韩成这家伙,可是早在之前,就一再提醒,说他接下来的说的事情,过于刺激。  让自己做好心理准备的。  在这等情况下,哪怕是一个傻子都知道,这些文武百官必然不老实。  韩成对于朱元璋的态度,视而不见。  顺带着夸赞了一嘴之后,继续开口道。  “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