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你要是不想,我一会儿就自己去问张皇后了!反正后宫的事情本来就该归她管。」 启明终于收起了逗弄朱由校的心思,「根据现存史料,其实即使李若星不是东林党人,没有魏忠贤针对东林党的这档子事儿,明熹宗也迟早会把他给革职。」 「因为他在天启三年去甘肃赴任前上的那封奏疏里,除了像其他东林党人一样弹劾了客氏和魏忠贤外,还有劝谏明熹宗‘远色’及‘毋近龙阳’的建议。」 「明熹宗当时一看,顿时勃然大怒,立刻传谕斥责,那按照后世人啊,我觉得这个‘后世人’甚至都不用‘后世’到二十一世纪,就是即使按照清朝人张廷玉的观点来看,这个李若星也着实该骂,就算明熹宗好龙阳,这种事怎么能放在奏疏里公开议论呢?」 「所以张廷玉编《明史》的时候,为了突出魏忠贤和客氏‘大反派’的绝对政治立场,就把这一段给‘宜粗不宜细’了,否则后面汪文言供词里面有李若星行贿这一段就不好解释了。」 「一般史官著史,都要为尊者讳,魏忠贤和客氏再坏,那也只能是他们自己坏,他们干的坏事儿绝对不能是受明熹宗指使的,何况是为了这么一个难以启齿的原因栽赃臣下……」 朱由校闻言,自是吃了一惊,少顷,才有些半信半疑地问道,「那李若星的这份奏疏可有刊登邸报?倘或是明熹宗亲自传谕斥责,那就是一定会发抄邸报的。」 「我寻思,这明熹宗再如何荒唐,总不至于为了出一口恶气,就把大臣说他有‘龙阳之好’的奏疏堂而皇之地登到邸报上罢?这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启明道,「这本来呢,是该发抄邸报的,只是就在明熹宗让宦官传谕内阁,要辅臣依照圣意拟旨,切责李若星的时候,被叶向高给挡回来了,这叶向高当时就对那个传旨的宦官装糊涂,说这‘龙阳’是什么意思,我都不知道,陛下是从哪儿知道的?」 「必须得把‘龙阳’这玩意儿解释明白了,才可以拟旨,然后经叶向高那么一斡旋,明熹宗最后留在那份奏疏上的朱批是说李若星‘条陈不当,语言轻率,失告君之体’,左右都是些场面话,关于此事详情,宿主,你应该有记忆啊。」 朱由校默然半响,方道,「我是有记忆,但是我怎么都不能相信……嗳,不对啊,即使叶向高装糊涂把这事儿给糊弄过去了,那这也不能证明明熹宗他就是好龙阳啊,说不定叶向高当真就不知道‘龙阳’是什么意思呢。」 启明摆出了她人工智能特有的学术科普脸,「宿主,你知道明清两朝在闽南一带格外盛行的‘契兄弟’吗?这叶向高是福建人,他能不知道龙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