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2 / 2)

人只挑老妇和老翁的衣裳,老板以为是给家中长辈买过年的新衣,不停口地夸赞孝顺。

余英男努力忍住笑,跟老板讨价还价又买了一根黄杨木的拄拐。

待两人要照着自身尺寸请老板改下长度,老板瞠目结舌,话都不会接了。

一个时辰后,父女背着大包袱回到旅馆。

余英男用热水调个稀浆糊,用火炭盆给稍微煮沸,裹上灰烬,擦脸上薄薄一层,没一会,脸皮就皱巴起来,肤色也暗淡。

还嫌弃不够老,又把抹额包上,黑炭在额头眼尾轻画几条细微皱纹。

她下楼去大堂转了一圈,与店小二打个照面,他愣是没认出来。

小二还问她是来住宿还是吃饭,余英男故意耷拉眼皮,哑着嗓子说:是来找儿子的,姓余,听说住的中等房。

顺着小二指的方向,她拄着拐连连道谢,人颤巍巍地上楼……

好在店里掌柜和小二都忙,不管客人的闲杂事,不然这上去一个老妇,再也没见下楼,不奇怪吗?

余家父女多住了五日,等雪化透,才租车继续赶路。

寒风瑟瑟,水面上微波凌凌。

正巧河道里有条官船要去省城送年货,余海棠带着秀才帖子上前请求捎带去。

船老大也痛快,开口要五两银的船资,包三餐和一小间。

余海棠想要两间,船老大摇摇头说没有多余的。

又道:“你老娘这么大年纪,要坐五日船,你这当儿子的不贴身伺候,不怕有个闪失?”

余英男佝偻着背,颤抖地抬起拄拐,戳戳余海棠道:“惠儿啊,赶紧上船吧,我老太婆站不住了。”

余海棠才想起自己如今的角色,无可奈何地装孝顺儿子去扶她。

暂时还开不了船,两人站在甲板上往渡口岸上看,居高临下看的清清楚楚。

挑夫和小贩都在忙碌,其中站着的两汉子叉手站在那里左顾右盼,既不像等人也不像接人。

余英男咳咳几声,靠近她爹,低声道:“看那带绿包头的男人,是不是很可疑啊,爹你说我们换装扮是不是很英明?”

带绿包头的汉子跟他身旁的人道:“这奇怪了,咱们在这里吹了七八日寒风,怎么还没看到余家那父女俩?”

“谁说不是呢,就算是下雪耽误了,也该到了,你仔细瞧那些头上戴方巾着襕衫的,身边领个十五六岁小娘子的。”

……

官船果然又稳又快,只是船舱里有些狭窄。

上面一层倒是宽敞,还有歌舞声传来,可那是官身贵族才能去的。

余海棠即便闷得慌,也只得在底层这里转转。

船老大见老太太坐船不得出舱门,舱内又湿冷,好心借给他们一条厚被褥取暖。

也亏有这条厚褥,余海棠睡在地面没那么硌得慌。

五天时间很快过去,一切都是相安无事。

省城“东泰州”近在眼前。

此时已经到腊月初三,余海棠请岸上揽货的闲帮上船挑着行礼下船,又租车直达官学附近的旅馆。

余英男脚踩陆地还有些晃悠,她留在旅馆休息。

余海棠洗漱好换上干净衣裳,拿着名贴赶紧去官学报到。

程夫子正在上课,门房来报说有人拿着名贴来找他。

接过来一看,原来是王一鸣写的引荐。

他提笔刷刷写了一张条子,递给他道:“你让来人拿着这个,直接去报道就是,不必来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