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3 / 3)

的……

赚钱不易又总是有借无还,王萋萋没那好烂好心,只要她在家不是说正巧没了,就是让先还了前头的再说这回。

那人不高兴了,觉得新户诚心打她这院里老户的脸面,阴阳怪气地排挤余家。

余海棠心软面子薄,来人说几句可怜话带个哭腔,他就给点。

余英男嫌他嘴碎又太圣母做派,忍不住发火。

当爹的不敢辩驳,只装头晕倒床上休息。

东首厢房住着李姓夫妻带着三个半大的儿子,男人在货栈抗大包的,女人在家看孩子,有时去大户人家洗衣服干着零碎活。

余英男开炉子,哪怕是煎药,他家的三个儿子一溜蹲地看稀奇......

李婶子也怪,常趁着余英男不在家,拿话聊骚余海棠,还要给他洗衣服。

吓得他独自在家就拴紧门,谁叫都不吭声。

余家父女都想搬家,虽然院里有井,用水方便,离集市也近,可邻居让人不快。

鱼小二这牙人倒是办事讲究,又给找了一处。

是文清巷里尽头的一处一进的院子,正屋和厢房都锁着,两间相对的耳房才是往外租赁的。

房子通着前面正街的“文清书斋”,房子主要是用来做库房堆放杂物的,两间耳房空着不如出租,也算是有人免费给看房子。

价格倒是不贵,一百五十文两间,不过院里没井得去隔壁巷子打水,院里也不让生火,让在大门口做饭吃。

麻烦是麻烦点,可是清净啊,正是余家父女需要的。

耳房都只六平米大小,余英男极为满意,总算夜里不用因咳嗽声捂着脑袋睡觉了。

而且她烧饭做生意全用那小炉子,推来推去无所谓。

至于打水,捡柴火那些杂事,让余海棠提着小桶来回慢慢走呗,他太需要锻炼了。

因是私宅,文清书斋的老板龚顺富得看看租户签租约,鱼小二带着余家父女去了前头店铺。

龚富顺听说余海棠是来城看病,又闻他在街面上写书信为生,问他可是读书人?

余海棠自嘲是屡试不中的老童生。

龚老板略尴尬,安慰道:有人运气不好,考一辈子都是童生的,也是有的。

余海棠,余英男,鱼小二:.......

龚富顺清清嗓子掩饰,想想又道:店里有抄话本的活,若是余兄弟不嫌事多钱少,不妨试试。

余海棠连日来在街上吹风暴晒,早已忍耐不得。眼下冒出这好事,又可得新话本来白看,写字又算的什么辛苦,立即就要写给他看。

“你这字写的好啊,连贯流畅,神采清秀,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