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最后一位岷王(1 / 2)

而在这明清交替这际,现在国内的市面上,一百二十斤的一担私盐,其收购价是三钱银子。不过为了打击对手,也为了能收得更多更充足的盐,不少收购私盐的贩子的收购价,都偷偷地提到了五钱甚至六钱银子。  饶是这高额的收购价,私盐贩子们还是有巨额的利润空间。因为他们不可能做赔本买卖,他们一转手,那利润又将翻倍增长。若是运到某些缺盐的地区,利润翻十倍都有可能!  也就是说,私盐贩子们若将盐以五钱银子的数额收上来,足可卖出五两的高额售价!刨去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就算每担只有3两的纯利,一年下来的巨大利润,却也是高得吓人。  由此可见,贩盐的利润有多么地暴利。  他甚至心下感叹,难怪诸多的穿越小说之中,均把制盐贩盐视为快速扩充钱财的好方法。这制盐走私的利润,实在是只有身在其位者,才会真正地明白,这样赚取的银钱数额,究竟有多么的惊人。  这样的高额利润,朱慈煊当然希望,能够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听完朱慈煊的讲述,张煌言总算是明白这位太子监国的心下所想。  “这么说,殿下是打定了主意,要在暹罗海边,制造海盐了么?”张煌言低声问道。  朱慈煊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孤已下定了决心,必须从暹罗国中,租借海滩,用来制盐。孤思来想去,现如今,也只有晒制海盐前去售卖之策,可最快速地为我军提供资金。故有这般可快速赚钱的方法,孤一定要努力将其办到!”  张煌言哦了一声,却又说道:“若殿下一心想要制贩海盐,倒也实无不可。不过,以在下看来,殿下不若将此事交给郑泰他们去做。毕竟,他们现在屯兵暹罗海岸边上的驻泊点,正好可在附近晒盐制盐,却是连租金都不用多交了哩。且他们又有兵丁可以保护,断是无人敢来骚扰破坏,岂不是……”  “不,不可交予郑泰他们。”张煌言一语未完,朱慈煊立即出言相拒。  见张煌言一脸怔然地望向自己,朱慈煊低声一叹:“唉,说实话,郑泰他们,现在名为孤治下之臣,但他们相互抱团,远在暹罗,远远脱离了孤的掌控,实与唐朝时那些不受朝廷控制的藩镇何异!若让他们去办这制盐之事,一则他们未必愿意听孤的安排,愿意去做这事情。二则,即使他们为了维持表面的君臣之谊而勉强去做,也极有可能会阳奉阴违,暗中抵触。三则即使他们去做了,最终也顺利赚到钱了,那制盐贩盐所得的钱财,只怕孤是一分也拿不到,最终只会尽数落入他们自己手中,想要用来发展我军之势力,却是绝无可能。这样一来,孤费尽心思想出的制盐贩售之策,岂不是一番操弄下来,只能是徒为他人做嫁衣裳么?”  听到朱慈煊这番话,张煌言亦是连连点头。  不过,他又立即对朱慈煊问道:“既如此,那殿下为何不从我军中派出人员,前去承租海滩来制盐呢?”  他这一问,令朱慈煊又是悠悠一叹。  “此事没那简单。若是从我军中派人过去,承租海岸来制盐,其实亦是十分难办。毕竟,我军与暹罗之间,名为盟友,但毕竟合作不久,暗中多怀警惕之意。只孤向他们担出这般建议,便会立即被其拒绝。而就算他们勉强同意,让我军派人前去,只怕事情还未开始,暹罗上下便会拖后腿扯辫子,暗中多加阻扰,这制盐之事,也必难成功。”  “所以说,此事若要办好办成,必须要找一个,既让孤信得过,同时又能颇得暹罗国信任的人,才能切实办好这制盐售贩之事。从这一点来说,这样的一个人选,才是最终关系到我军制盐成败的关键啊。而这般人选,孤这些日子思来想去,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听完朱慈煊的话,张煌言手捋疏须,亦是沉吟不语。  不过,他思考了一阵,却忽地抬起头来,对朱慈煊急声道:“对了!在下忽然想到一人,此人必定可以办成殿下的制盐之事!”  朱慈煊双眼一亮:“你所说之人,却是谁?”  张煌言朗声回道:“岷王殿下!”  “岷王?岷王不是已然绝嗣了么?”听得这话,朱慈煊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  从今世的记忆与前世所读过的《明史》中,朱慈煊对这位岷王还是有所了解的。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封朱楩为岷王,封国陕西岷州卫,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