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向传正一脸惊诧的表情,王曾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决然道。 “非常时,行非常之事!” “我欲借此,挑起马氏和丁氏之争。” 向传正两眼定定地看着王曾,欲言又止。 商人重利,素来被士大夫们看不起,但商利之厚,也是公认的。 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是以,很多大族都有参与商贾之事,王曾若是掀起了这个头,日后旁人会不会有样学样? 真若是那般,王曾无异于站到了很多人的对立面。 这是一个很坏很坏的开头。 眼见向传正惊疑不定的打量着自己,王曾淡然一笑。 “仲才兄,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很清醒!”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吾受皇恩,忝居两府之位,合该为先帝,为官家,清除丁谓这等国之巨蠹!” 沉默片刻,向传正做出了选择。 “你想怎么做?” 扳倒丁谓,利大于弊。 何况,向氏并不是直接参与其中,即便日后有人清算,也找不到他们向氏。 得到了向传正的支持,王曾慢慢起身,郑重地向对方行了一个揖礼。 “曾,拜谢!” 紧接着,双方一番拉扯,重新落座后,王曾终于将计划和盘托出。 “我欲从李溥赃私案入手……” …… …… …… 延庆殿。 用过晚膳之后,赵祯踱步来到御案前,他准备看一看近日外朝呈送禁中的奏疏。 虽然崇政殿观政尚未开始,但自禫除那一天起,刘娥每隔两天都会挑选一批奏疏送到延庆殿。 只是,送来这些奏疏,多是一些常规事务。 “咦?” 不多时,赵祯忽然看到了一份令他很感兴趣的奏疏。 这是章得象离京之前上表的奏疏。 其实,似章得象这等重要的外遣官出知地方时,按照规制,是需要入内朝见天子的。 自唐朝中期开始,重要地方官离京之前,就有入内朝见的流程。 宋承唐制,自然也继承了辞谢制度。 然而,自真宗身体不豫之后,辞谢一度停摆,直到现在,刘娥也没有恢复的意思。 章得象奏疏的前半段,都是一些常规的拜谢流程,诸如,感谢太后和官家予以重任,同时他也表示,一定会尽职尽责的完成‘改良稻种’一事。 不过,到了奏疏的后半段,章得象提出一個建议。 【身丁钱,东南之旧制,伪朝之弊政也,陛下睿哲聪明,孜孜求理……(一段长夸)……。 伏望陛下,体念愚民,请罢东南诸路身丁之税】 奏疏的末尾处,另有一列娟秀小字。 【可依大中祥符四年(1011)例】 这字体,显然是刘娥的笔迹。 看着刘娥的批复,赵祯眯了眯眼,陷入了沉思。 身丁钱,是两税之外的附加税种。 宋制,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预,即,凡是二十岁以上的成年男性,每年都需要额外缴纳一笔身丁钱。 不过,搁在宋初,身丁钱也是有地域歧视的。 北方地区,几乎很少征收身丁钱,原南方割据政权统辖的两浙、江南、荆湖、两广、福建等地区,才有正儿八经的丁税。 在这些地区征收身丁钱,也并非宋朝独创,而是五代军阀们为了扩军,横征暴敛留下的陋习。 收复这些地区后,宋朝萧规曹随,沿袭了丁税之制。 不过,相比于五代时期,北宋初期身丁税的收取范围,一直在缩小。 五代时期,有些地方,无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要向藩镇缴纳丁口税。 入宋后,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陆陆续续缩减了范围,以及征收的总额。 到了大中祥符四年,恰逢天书运动,为了迎接‘祥瑞’,宋真宗开启了大规模的蠲免。 两浙、福建、荆湖、两广诸路的身丁钱,全被免除。 但这个免除,只是免除了丁税中的现钱部分,像丁米、丁娟等实物身丁税,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并且,各州府执行的也不严格,某些地方免除了身丁钱,有些地方依然继续收取。 准确来说,身丁税是一种重复税收。 最初,也就是两税制实行之前,土地税收是和丁口绑定的。 而两税制实行之后,土地税的多寡,不再由丁口决定,而是由田亩多寡决定。 要不要借机实行‘摊丁入亩’? 不得不说,一想到这里,赵祯很是意动。 眼下也确实是一个好机会,毕竟,宋朝的官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