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绝对是英明神武之主。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片刻后,赵祯收回目光,人死如灯灭,谥号的好与坏,已然无关紧要。 未来,才是他该考虑的事。 …… …… …… 政事堂。 小半时辰后,任守忠不徐不疾的赶到中书,宣读了太后最新的诏命。 得知寇准被任命为西京留守,堂内的诸臣反应不一。 丁谓一脸惊诧的看着任守忠,眼里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怎么可能! 如果任守忠不是太后身前的红人,丁谓甚至会怀疑任守忠假传诏命! 不行! 必须要阻止寇准去西京! 虽然寇准只是去西京,但西京距离京师很近,且使相之衔,非功臣不授。 一旦诏命下发,此前的所有努力,岂不是白费了? 但转念一想,丁谓又心生颓然,他实在想不到太好的办法。 除授西京留守,按照规制,既可以特旨除授(天子直接下令),也能由中书‘堂除’。 两相比较,特旨除授的反而更多。 简而言之,哪怕丁谓贵为百官之首,对于这份任命,也没法直接干预。 除非站到刘娥的对立面。 然而,他刚刚和王曾开战,此时的他,争取刘娥的支持还来不及,哪能再将刘娥推到‘敌营’? ‘太后!’ ‘糊涂啊!’ ‘此诏,无异于放虎归山!’ 值此之际,除了喟然长叹,丁谓似乎也做不了别的。 如果说丁谓的反应是愕然、震惊,以及不解,那么,王曾的反应便是惊喜。 又惊又喜! 太后想做什么? 忽然给寇公加了使相衔,其中有没有阴谋? 没错。 王曾最先想到的就是阴谋,毕竟,太后和寇公势同水火,这是朝野公认的事实。 易地而处,换做是自己,若是丁谓被贬官了,他会好心收回敕书吗? 不可能! 他只会将丁谓贬的远远地,最好一辈子都不要回来。 —————————————— 谥号:春秋以前,谥号多为一字,战国时期,各诸侯谥号多为两到三字,西汉时,恢复古制,谥号为一字,如刘邦,为‘高’皇帝,但从刘盈开始,又变为二字。 此后,历代帝王谥号多是一到两字,到了唐高宗李治,谥号的字数越来越多,不仅初谥字数变多,后任皇帝为先祖加谥,字数也越来越多。 五代十国,沿唐制,谥号多为五字以上。 入宋,宋朝又承袭唐及五代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