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无视了。 既然都撕破脸了,何必还继续端着? 踱步来到自己的桌案前,丁谓第一眼就看到了舍人院起早的贬官制词。 丁谓一目十行的扫了一遍,而后眉头微皱,挥手招来一位堂吏。 “这份制词,是哪位舍人做的?” 堂吏听到召唤,上前一步,施礼道。 “回相爷,这是宋舍人(绶)所写。” 舍人院是中书的下属机构之一,宰相、枢密使、节度使以下的人事任免文件,由舍人院负责起草。 任职于舍人院的官员,一般以‘舍人’代称,也称外制,也称两制官。 丁谓冷冷道:“召他过来。” 既是中书的附属机构,舍人院的位置自然距离政事堂很近,往都堂的西南方向步行五六分钟,就是舍人院的驻地。 不一会儿,身材高大的宋绶,便步履匆匆的赶到了都堂。 宋绶是宋初名臣杨徽之的外孙,咸平三年(1000),杨徽之遗表奏补,宋绶得以荫补太常寺太祝。(注1) 此官虽然只是从九品,但品级再低,也是京官,直接跳过了选人宦海。 宋绶虽不是进士科出身,但他从小跟随杨徽之长大,文章辞学深得外祖父的真传。 而杨徽之和真宗朝宰相毕士安关系很好,不仅牵线搭桥,让宋绶娶了毕士安的女儿,还将宋绶引荐给了真宗朝名臣杨亿。 杨亿是杨徽之的族孙,入仕之初,也受到过杨徽之的提携。 因此,杨亿很是关照宋绶。 有杨徽之的人脉网,宋绶的仕途很顺畅,其所任差遣多是清要的馆阁职。 不过,即使宋绶系出名门,但面对当朝权相,他仍是有些发怵。 ———————————— 注1:遗表荫补,后妃、宗室、公主以及中高级文武大臣去世前,可上呈遗表,为子孙等亲属,以及门客、仆隶补官。 宋初太祖、太宗朝,遗表荫补只是特恩,到了真宗朝,逐渐成为了定制。 遗表奏补的范围很宽限,上至宰相,下到地方大州知州都有资格奏补,但知州一般只能荫补嫡系子孙,且赐官较低,很多都是赐一个出身。 而宰相,荫补的名额最多,可以多至十人左右,并且限制也少,连府中的仆从也能荫补为官。(真宰相门前七品官) 一般而言,真仁两朝,侍从官以上,其子孙多能荫补为京官,杨徽之是翰林侍读学士,为侍从官,故此,宋绶得以直接奏补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