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憨?”里长把门一关,如作贼般压低声音。 朱闻天递过去两份题本:“这个推广盐的先送上去,另一个看他们推广与否,不推广则不给,给了没用。 咱们现在收干菜,冬天这里若还卖盒饭就没有菜了,我会种大棚,那个不适合当盒饭的菜来卖,太贵。 现在南京收,别人可摘了菜阴干、晒干,阴干的多给钱,晒干的便宜,再看品相。 再叫太子府的人帮忙回村子报信,其他二十一個村子咱也收干菜。” 里长接过题本也不看,反而问:“朝廷怎么还没把东西做完?得等多久?” 朱闻天笑着看里长:“等吧!回去会有惊喜。” 他早猜出来朱元璋的小心思,或许是太子的主意,把人留下,然后派人修三个牌坊。 自己不能说破,给里长个惊喜,给他们一个面子。 “那我去找人收菜了?”里长要走。 “不,衙,告,利,民。嘿嘿嘿嘿!”朱闻天摇头。 “对对,找县衙的人,让他们出告示,这样算是利民之功,好!” 里长懂了,出门找朱太一说两件事,其实属于一件,都是收干菜。 朱太一瞬间领悟,让朱太二带两个护卫回下丘村报信,他前往上元县衙门。 刘知县亲自招待:“呃!现在叫朱太一啊?他们能收多少干菜?我怕百姓干菜制多了他们收够了。” 刘知县高兴时带着担忧,百姓夏天的菜吃不完、卖不掉,也会有一些做成干的,却不多。 百姓要干别的活儿赚钱,整天做干菜根本卖不出去。 眼下有人收,百姓可多得钱,却怕百姓做好了,下丘村突然不要了,告示可是衙门发的。 “他们……先照着两千贯钱的来收,黄瓜、茄子、萝卜、豇豆、香菜。阴干的比晒干的贵。 按照新鲜蔬菜价格的三倍收干菜,阴干的多给三成,不够干,或者老的菜做出来的,他们不要。” 朱太一把价格定下来,一般一斤干的需要八到十斤新鲜的才能做成。 收干菜不能按照十倍价格收,给三倍已经不错了。 刘知县听到两千贯,彻底放心,价钱他更满意,替百姓高兴,果然良善之村、仁义之村。 “想是秋后没有新鲜菜,盒饭用干菜代替。”刘知县猜出来下丘村的打算。 “差不多,冬天有萝卜和白菜,干萝卜做咸菜好吃。” 朱太一说着吧嗒下嘴儿,村子的干黄瓜和干萝卜咸菜口感最好。 下午刘知县亲自写了一个告示,其他人抄,文吏和衙役去县中的各处贴,顺便为百姓讲内容。 “太好了,快回家摘菜制干菜,有人收,干的是新鲜的三倍,阴干的多加三成。” “哪里收?我家菜地的菜多,吃不完,不好卖。” “玄津桥旁边的福华楼旁边的四海杂货铺,现在卖盒饭了,便宜,他家盒饭好吃。” “给的钱太少了,八九斤能晒一斤,凭什么只给三倍?” “嫌少你别卖,你留着自己吃。” “我自己哪吃得完?我回去问问,奸商,钱全让他们赚去了。” …… 丹青店里不时有木头板子送进来,还有老竹子,孩子们就在院子中学习,干活的声音大也无所谓。 十八个护卫和朱太三、朱太四安排东西摆放,另有新的竹子托盘、碗、盘子、筷子送到。 宫里给调来五十个木匠,拆后面的六间房,起木头的二层楼,不需要漂亮的飞檐,怎么快怎么来。 里长把憨憨画的图纸给工匠们看,木头板子上要切出装玻璃的窗户口,玻璃大棚只能这么造。 无法像朱闻天那时的玻璃大棚大块玻璃,玻璃一大,重量用木头和竹子难以支撑。 八分地造四个,每个占地不到二分,一百平方米左右,留过道。 现在的一亩地大概在六百一十平左右,一分地为六十平。 下丘村那边大棚面积大,真正用来种东西赚钱的,店里的属于做样子,叫人观赏,种得不会那么密。 另有人在挖火道,像一个个弓字相连,上面铺石板,冬天烧火升温用。 别人干活,房子在拆,下丘村的人再次来到福华楼居住。 徐掌柜同样的操作,给住院子的人免费、退一部分钱,挪旁边去。 他表示欢迎,新的菜试制成功,顾客一致好评,给五颗星。 当然价钱也贵,别处没有,想找可以去光禄寺,看光禄寺敢传出来不? 孩子们自己上手做晚饭,清淡为主,主食少。 …… 坤宁宫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