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然后根据这个日期,每人每日只有两升米可以带。” 天幕前的观众们:…… 这么听下来,一整个就是目瞪口呆好么。 像这么严格这么严谨这么细致的规定和政策,为什么不拿去用在朝廷官员的考核、大地主士绅豪商们的管理限制上?要是用正确的地方,你们清王朝也不至于破落凋敝那样吧? 拿来限制出海……还是完全算上“严防死守”的范畴,甚至连沿海百姓全内迁都给用上了,是太恐怖了。 ……努努错方了吧? 但对于开放一些地方,大家反而觉能理解了。 宝岛毕竟是个岛屿,严禁所有对外交流彻底封闭的话那宝岛也其会算在其。 但无论如何,清王朝的这个限制听起来都过于严格了点。 的不会适其反吗? 李晓诗继续捋课文知识点:“后来,英国的商船前后几次达宁波行贸易,试图在这里建立长期的商业贸易据点,这让清王朝对此深感疑虑和不安,所以,清王朝在1757年下令关闭了所有的港口,只剩下了广州这一处,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还规定了必须要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全权管理对外的贸易,统一经营。其的职能大概包括:承销外商口的货物商品、代替外商行在华夏内部的出口商品的购买,以及管理外国商人等。” 这种概念对于古代的观众们来说不难理解,就像是“皇商”那种的是吧?一个朝廷任命准许的经商机构…… 只是,只给这么一个机构的话,如果这个广州十三行内部出了什么问题,那岂不是整个对外的贸易系统都会出问题? 不管结果影响的是内部还是外部,都不大好吧? 而这一些近乎苛刻的要求和命令,在清代的皇帝们听来,却觉很正常。 不就是不让对外做生意吗,能有什么恶劣影响?这反而保护了统治啊。 为什么要把这个闭关锁国放“清朝衰败”来讲?又有什么关系呢? 看人家代,也海禁啊,还被后世的小孩儿指摘了那种地步,可结果呢?朝的灭亡跟海禁也没关系啊。 所以,李晓诗这会不会又是一次的夸张其词?故弄玄虚? 李晓诗对这种弹幕只是很平静地摊摊手,捧起课本念道:“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了有将近两百年,当世界上正处于一个大的动荡期,各国都在步、革命,行大的改变。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在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固然起过一定的自卫用,但是,清王朝的故步自封,闭关自守,毫无疑问使整个华夏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展程——” 她放下课本,抬头直视镜头,一字一顿,“在这段课文的旁边,有一个问题思考,内容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是否的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这一政策对华夏的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这里老师特地给了答案,我们课堂上每个人都做了笔记,想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认为确可以抵挡、清王朝没有做错的,那么我来给大家念一念我们老师给出的分析吧——”她在空白的地方蹭了蹭指头蹭上的铅笔痕迹,这一部分是用铅笔的,刚刚一没留意,“——答案是不能。” 顺治皱眉。 难道非要让平民百姓无所顾忌地接受一切新的东西、给统治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朝廷动荡,才是正确的做法吗? 李晓诗念道:“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方与政策,不可能、也没有能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避免受外来冲击
第 167 章 第一百六十七课(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