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吃与农业(2 / 2)

李看到这东西露出了好奇之色。  现代很多人都对粮食没了概念,在方夏社会外,甚至会有蠢货觉得食物会从货架上长出来。  当然,方夏社会也有很多人觉得种地是个美差--  把种子洒在地里,往椅子上一靠,等水流自己灌溉,种子就会长成粮食和蔬菜,然后自己飞到货架上。  更辛苦一些的想法就是觉得得挑粪施肥。  然后积极的人们在分得土地后都过上了这样的美好生活,所以方夏社会再也饿不死人了。  而实际上,方夏社会真正饿不死人了的原因有很多。  不可否认分地以后促进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化肥工业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以及逐渐发达的世界贸易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肥工业可是重工业,非常考验社会的工业能力,并且是实打实的土壤杀手。  有了化肥,同样的土地才能承载更多植物,植物从阳光中获得能量,利用这些化学元素的性质,将能量固定在产物中。  然后被人吃下去,这才是完整的循环。  就算是进口粮食也是这么个过程,只是多了一步用其他更赚钱的工业品换来了粮食。  现在,土地上,大量可耕作的良田即将变成沼泽甚至是湖泊;  工业上,传统化工厂大规模停摆,大量上下游产业同样受到影响,恢复生产需要时间。  能量获取上,乌云还在继续加厚,透过云层传导到地面的太阳能越来越少。  倒是可以用太阳灯尝试替代太阳的作用,但说实话,效率相当低,完全替代更是不可能。  至于养殖户的积极性...上面几个条件都不满足,再积极也没用。  所以新的农业必须发展起来。  陈远在纸上总结了这些因素,然后在种植条件上画了一条红线,在后面写上了新的内容。  “蘑菇是真菌,和植物差别很大,在种植土地的问题上,可以用纤维素代替土壤。  至于种植积极性问题,只要探讨解决其他问题,这并不是难题--没人想饿死。”  而如果有人坚持要吃白饭都不愿意尝试自己养殖,那就饿死吧--陈远默默想到。  说完,他在能量循环和化肥的替代方案上画了个问号。  “这两个问题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