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问题对陈远来说不算问题,其他人或许还需要时间吃透,或者思索一下复制粘贴的顺序,和细节调试,但他不需要。 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完成硬件的处理和构思。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两人最后贼眉鼠眼的掐了蜂巢柜的电线,然在雨夜中拆下了快递柜的摄像头和各种元件。 虽然陈远只说要红外灯、摄像头和光纤,实际上能拿的都拿了。 把几个红外灯集合起来,然后重新打磨一个聚焦镜子,接上电源,他就能得到一个强力的红外射线机器。 红外线的距离不远,但可以用在无人机上作为又一个传感器,利用红外摄像头的原件,可以简单做出一个距离传感器,提供实时高度数据。 同时,陈远打算利用手头的灯光和红外灯,制作一个简易的激光指示仪。 虽然雨天会导致光线导航的精度大大下降,但眼下只能用这种方法了。 然后再利用通讯信号,在高功率的激光指示器旁搭建一个基站,用于作为坐标,利用通讯基站、自制基站和无人机三点构建坐标,就可以建立动态坐标系。 这种方法又叫做三角定位法,也是GPS的基本原理。 而三个探测器的精度较低,所以GPS卫星有很多。 实际上,身处基建完善的社会,基站的选择很多,精度理论上足够使用,唯一要保证的就是基站不能突然没信号了,不然无人机可能来不及调整。 把手机上的通讯模块拆到无人机上,就能实现这个功能。 这样一来,水平距离的数据也有了,三维坐标数据都有了,无人机就能起飞。 “最后一个问题--电动机动力。”陈远翻开图纸堆,“这个就比较简单了,说到底电动机的结构相当简单,原理也简单--通电的动力杠在磁场里高速旋转。” “确实。”老李点了点头,“不过设计上还是考量很多的--入门简单精通难。” “所以你永远可以相信我的设计--这是重构后的电动机,我增强了动力,所以稳固了结构,线圈要多绕几圈,永磁体磁性要增加--就这些。 具体操作方法都已经标注清楚了。” 就这些? 老李嘴角一抽。 通常来说,设计上的东西都需要用电脑进行模拟和仿真,然后实验,再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模型,再模拟,再实验,往复类推。 结果这小子完全省略了这个过程。 不过看着陈远身上冒着的水汽,他决定什么也不问。 可能这小子真是个天才。 电动机组装也还是有手艺和熟练度的说法的,不过在看完老李的组装过程后,陈远对老李的手艺信任度再上一层楼。 这老头的水平确实很高,够格做他的御用人形机床。 于是乎,两人就这样在工作间里暗自在心中互相吹捧一波。 很快,无人机的全部改装就完成了,外形来看,这台新无人机非常完美。 如果不是丑陋的塑料外壳,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声高科技。 不过眼下陈远不打算在外形上下功夫--再说这种简洁的流体力学美是掩盖不住的! 虽然皮肤不好,但形体美啊! 完成组装后就到了编程部分,硬件设计很重要,软件驱动更是重中之重。 现在无人机已经有了一具美妙的躯体,需要一个健康的意识。 完成自己这部分的工作后,老李就离开了工作间,嘱咐几句后就打着哈欠回去休息了。 而陈远,一整夜都在电脑前重新编写无人机的全部代码。 一夜无话。 等到第二天,老李看到陈远还在电脑桌前盯着代码,那样子像是入了魔一样,把他给吓了一跳。 “陈远--你没事吧?” 老李的声音唤回了陈远的注意-- 他转过头来,勉强地笑了笑,满眼都是血丝。 代码重构早就搞定了,根据电动机的反馈,一切都正常。 甚至陈远也已经稍微试了一下,悬浮没有任何问题,在室内操控精度也不错,起码和改装之前的那两台无人机不相上下。 唯一的问题是,这是他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完整的,从底层开始,从硬件开始一点点搭建整架无人机。 一周前,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现在,这台无人机就在他眼前--由他一点点看着从零件到完整,从一具空壳,到承载着人类智慧的高科技工具。 室内环境稳定又单调,它真的能带上物资,抗住大雨的袭击,完成
第9章成功起飞(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