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主意(1 / 2)

这么多年被欺负下来,大宋倒也不是没总结出点对付北面的经验来,主要就是有意无意的腐化,称弟称侄乃至称臣纳贡,年年交保护费。  屈辱是屈辱,但是把北面哄得舒舒服服,享受南面的供奉,不用努力便有大笔钱财进账,躺着被伺候,时间长了自然便会不知不觉被腐化,变得养尊处优。  另一方面,南面还在搞文化入侵,让北方民族逐渐汉化,重文轻武,双管齐下,叫他们渐渐失去最初的武勇,上不得马开不得弓,最后威胁越来越小。  可以说大宋就是用这种方法熬死了辽国,金国,如果按这轨迹,原本可能还打算这么熬死蒙古。  可惜……  ……  信中便提到这个方案,但周念通知晓根本没有机会,蒙古人进了中原,确实会被花花世界迷了眼,贪图享受,军队战力大降,但那得是一百年后的事儿,在那之前人家早就灭了大宋、西夏、大理等诸国了!  柳常在另外还提了一点,便是要抵挡蒙古大军,眼下只能是现存的各方势力团结起来,共同进退,还有一丝可能。  而其中防御的重点,便是红袄军所占据的山东。  金国已经是苟延残喘,全无抵抗之力,西夏大理等国国力弱小毫无威胁,南边大宋地势上太吃亏,真打起来蒙古大军只要渡过长江便是一马平川。  倒是山东那边,本身处于最东处靠海,只有西面临敌,又有山东丘陵可作为屏障,若是集中全部力量防御,有可能挡住蒙古大军。  历史上以南伐北的案例,基本上都失败了,但有一次接近成功,是东晋的刘裕北伐,若非东晋内部不稳,几乎就让他成功了。  而刘裕的战略便是先取得山东,再以山东为屏障攻取河南,以黄河为屏障阻挡北魏,西进关中。  柳常在便提到了这一点,蒙古大军想要南下,肯定不可能放着后方山东的威胁不管,也就是说,山东能吸引蒙古很大的一部分注意力!  当初洪七公等前辈与周念通商议,便是看到这一点,将山东布局看作重中之重。  周某人更是知道,后世洪武大帝朱元璋,便是先取山东,再取河南据守潼关,集中优势兵力北伐,完成了历史上唯一一次以南伐北成功的壮举!  现如今,红袄军南征北战,已经基本上拿下了山东全境,又受了南边大宋的招安,明面上算是下属,或许能要到些物资支援,但肯定不会太多。  以红袄军的状况,有能力或者决心去硬抗蒙古大军吗?  很难说啊……  ……  除此之外,周念通依照后世军事思想,也提出来些方针。  比如不要太过执着于一场战争的胜负,或者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尽可能消灭蒙古军的兵力。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还有坚壁清野,尽量避免中原人口被蒙古掠去,尤其是那些各方面的人才。  蒙古草原贫瘠,养不了太多人口,诺大个草原上人口不过百万而已,凑出二十万大军已是竭尽全力,且损失一点就是少一点,要恢复不知需要多久。  因此防止他们用中原各族人口来给自己输血,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像是历史上蒙古后期,尤其是蒙古灭宋的那段时期,真正灭宋的主力早已经不是蒙古本部军队了,而大多数是收编的金国、西夏等军队,其中又以汉人为主。  崖山一战,南宋覆灭,蒙古军统帅便是汉人张弘范,据说此人文武双全,不但武功(这里指军事上的成就)卓绝,甚至文化修养亦是不俗,算得上集中原文明与蒙古武风之大成者。  据说此人灭宋后,石壁上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字而还,然后有个秀才在这行字前面加了一个“宋”,表示讽刺这人是宋人,却亲手灭亡宋朝,乃是大大的汉奸。  实际上张弘范父亲是金国人张柔,他自己出生时便已经是在蒙古治下,算不得宋人。  但这人也便是一个典型,身为汉人,学的是儒家文化,但却作为蒙古人消灭了作为华夏正统代表的宋朝。  还有蒙古大军在后期攻城拔寨,使用的攻城十字弓、火炮、回回炮等强大武器,实际上也都是俘虏工匠们制造的,一样是把中原的技术人才引为己用,反而发挥了重大作用。  ……  众人俱都点头称是,那两个方针也叫人灵感如同泉涌,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这小会开得气氛热烈,都在激烈讨论如何对付那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