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了那把匕首。 他说:“我这就过去……” 于夫人拦住了他:“殿下,咱们知道取血之后小郡王必然无虞,可王妃娘娘向来偏执,怎么肯信?见您带着利器过去,必然是要阻拦的。” 她神色温和,衣袖里的手却不由自主的攥紧了:“依我看,您还是使人往后院去走一遭,就说是想见一见孩子,让人把小郡王抱过来吧。” 九皇子微松口气:“还是岳母考虑的周到。” 马上打发人去抱孩子过来。 …… 安国公夫人一路听着亲信的禀告。 于夫人去见了陈道婆。 于夫人同陈道婆一起回来。 陈道婆在前边做法事跳大神。 陈道婆功成身退,准备飘然离去。 心腹低声询问:“夫人,是否要将其擒下?” 安国公夫人转着手腕上的佛珠,平静的神色因此掀起了波澜:“这会儿将她抓住,岂不是不打自招,说于氏母女的计划,我们其实一清二楚,是在将计就计?” 心腹迟疑着问:“难道就叫她这么跑了?” “放心吧,”安国公夫人微微一笑:“她跑不了。” 就在九皇子使人往后院去,要接长子过去瞧瞧的同时,一个小厮绕过王府诸多侍从的眼睛,也慌里慌张的往后院去。 于夫人和陈道婆联手唱了一场大戏,为了验证其神异性,围观群众当然不会少。 而之后的看诊与行骗,也很难做到彻底的清场。 会不会有个人偷偷摸摸的猫在窗外,听到了整个过程? 只怕于夫人自己也不能给出否定的答案。 叫她心生疑虑,那么安国公夫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那小厮一路疾驰到了后院,迎头就被守门的婆子啐了一口:“你这厮好大的胆子,没有侍女引路,就敢在王府里横冲直撞,不要命了吗?!” 那小厮赶忙告饶,又道:“我有极要紧的事情要去通传,还请妈妈行个方便!” 他毕竟是安国公府的人,能被安国公夫人带出来,显然也是得脸的。 那婆子不想太过与他为难,虽没放他进去,却还是道:“在这儿等着,我去通传!” 那小厮一叠声的道了谢。 …… 朱棣上了一天的班,眼见着夕阳西下,正准备歇口气去吃完饭,北边又有紧急军情传来。 朱棣:本来上班就烦! 捏着鼻子开始加班。 等这事儿忙活完,已经是冷月高悬,刚准备吃完夜宵回去睡觉,又有近侍小心翼翼的提醒:“先前您不是跟太子妃娘娘说定了,要往九殿下府上去走一趟吗?” 朱棣“啪”一声把手里的汤碗扣在了桌子上! 汤水淅淅沥沥的撒了一地。 近侍们噤若寒蝉,不由得低下头去。 朱棣:“再去给我盛一碗!” 近侍毕恭毕敬的去了,很快便送了来。 朱棣面无表情的干完碗里的汤,擦擦嘴,面无表情的出了门。 虽然还是个五岁的孩子,但是却没有人敢把他当成孩子看待,两条腿稳稳当当的迈步,硬是走出了一种大步流星,创死全世界的感觉来。 皇太孙出行,仪制上是极麻烦的。 朱棣无心去坐慢腾腾的轿撵,叫人牵了马来,踩在脚凳上,动作敏捷的爬上马背。 近侍见状都要哭了:“太子妃娘娘说了,不能让您骑这么高的马,危险啊殿下……” 朱棣用马鞭指了指他,用鼻子哼了一声:“皇太孙说了,就是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