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甭管外人怎么想,宫里边的过继宴却是紧锣密鼓的张罗起来了。 不只是过继,连同册封皇太孙的典仪要求,也一并送到了礼部的案上。 皇太子妃秉承的就是一个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自己这边儿已经赚了便宜,那也就无谓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内宫之事本就是她在一把抓,断没有亏待自己儿子的道理,老爷子既然赞同过继,那她就必然要将此事办得风风光光不可! 定国公夫人进宫,也是喜不自胜。 女儿有了儿子,后半生也就有了倚靠,定国公府作为皇太孙的外家,在外边也能安心。 且七皇子妃的人品,也是有目共睹,没有来日养母与生母的纠葛,此事真就可以说是十分稳妥了。 如此内外一心,上下欢喜,又得了皇帝默许,虽然从决定到举办,总共也才三日的时间,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却热闹堂皇的如同册立太子似的。 朱棣在屋里待不住,大闹着叫保母抱他出去,看着满宫里的人都在为还没满月的自己张罗,声势震天,心里边甭提有多得意了! 七皇子带着大姐宁国公主和底下的弟弟们赶路回来,刚进京城,就见路上张灯结彩搞得跟要过元宵节似的。 差人去问,不多时,侍从神色古怪的前来回话。 “是礼部跟宗正寺联合筹备的,马上就要册立皇太孙了。” “啊,册立皇太孙?!” 七皇子大吃一惊:“是哪家的皇孙?!” 侍从道:“自然是东宫皇孙。” “啊,东宫有皇孙?!” 七皇子再度大吃一惊:“大嫂过继了哪家的孩子?!” 侍从道:“……仿佛是咱们府上的孩子。” “什么?我们府上的孩子?!” 七皇子又双叒大吃一惊:“王妃生了?!是个男孩?!” “等等,”他后知后觉:“我都没见到,怎么就过继出去了?!” …… 徐倩茂这时候已经回了王府,皇太子妃原是执意挽留的,却被她更加坚决的推辞了。 皇太子妃是未来皇太孙的母亲,她这个实际上的太孙生母继续留在宫里,只会落人口舌。 且东宫虽好,却非吾乡,到底七皇子府,才是徐倩茂的家。 而她也很有必要寻一个僻静的地方,好好思索一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了。 皇太孙是她的儿子嗳!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还会是皇太子,乃至于皇帝! 到那时候,自己可就是皇帝的生母了! 徐倩茂没有跟皇太子妃争夺太后之位的心思,恰恰相反,她反倒觉得现下这种局面,对自己而言就是最好的。 她可以享受到皇帝之母的恩遇——虽说孩子过继出去了,但是天底下谁敢不把她当成皇帝的娘? 而与此同时,她又不必困囿于深宫,承担皇太后的责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就意味着,她可以为这天下做的事情,也变得更多了。 …… 筹备过继与册立皇太孙这两桩事贺礼的差事,最后基本上都落到了皇子妃们的头上,诸王却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 老爷子交付到他们头上的差事,都还没完成呢! 一皇子从令去查王家,真可谓是一查一个准儿。 怎么讲呢,因为这家子人真就是生动的演绎了何为穷人乍富。 皇家虽然也是半土半洋,还保留着相当一部分微末时候的习气,但皇帝也好,皇太子也好,都是经历过战乱历练的,眼界之开阔、心胸之宽广,世间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