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幸之后有了身孕,却又在生产时殒命,因是个女孩儿,便被养在了天子的母亲膝下。 定国公闭上眼睛,依稀还能回想起她的样子来。 她的性情真是好啊,既坦荡又爽利,笑起来的时候可真好看,她让他喊她姐姐,还会有模有样的指点他习武。 他跟天子满头大汗的演练,大公主背着手监督他们,洋洋得意的说:“也就是我生成女儿身,否则也要去疆场走一遭的!不过女儿家也没什么不好,从前不还有定安公主那样的奇女子吗?” 后来…… 大公主被先帝下令送去和亲了。 纵观先帝一朝,前后有过几次和亲,但只有那一次,许嫁的真正的公主。 不得不说,后宫的枕边风发挥了作用,而究其根源,大抵还是因为她在皇后薨逝之后,一直照顾着年幼的天子。 大公主离宫那天,天子没有去送她,先帝为此很是不满,觉得这个儿子没心肝,大公主在的时候照顾他最后,临走了他却不去看一眼。 大公主却只是笑了笑,央求的看着他,说:“去陪陪他吧。” 又同先帝说:“那孩子向来情深,大概是见不得分别。” 定国公在大公主教导他们习武的那片竹林里找到了天子。 他坐在林中的一块石头上,面朝北方,默不作声的流泪。 定国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不作声的守在一边。 不知过去多久,他听见天子叫了他的名字,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我的有生之年,一定要荡平大漠,使本朝再无和亲之事!我做不到,我的儿孙也要做到,若违此言,天人共戮之!” 定国公说:“好!” 转过第二年,大漠便送了讣告过来,大公主薨了。 她在宫中的时候,便没有什么人在意,虽然是长女,却也都是大公主大公主的叫,即便出塞和亲,也没有赐下封号。 现在她死了,仍旧是没什么人在意。 即便是天子,也只是默然几瞬,便转过头去,继续研习功课去了。 但是定国公知道,他其实是记得大公主的。 也只有他,会在大公主的生辰跟忌日,亲自抄录经文,送她往生。 只是即便在他登基之后,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办,而是叫上他,悄悄去庙里供灯,又或者一起抄经供奉。 “叫别人知道做什么呢,”天子神情寡淡,说:“无非是拿她做筏子来邀宠罢了,她必然不耐烦看这些。” 因为自己曾经的遭遇,他善待自己的结发妻子,元后薨逝之后,也没有再立继后,而是把年幼的太子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教养。 可是太子却走在了天子前面…… 再次深切的回想起大公主,是数年之前的事情了。 也是一次宫宴,天子状若不满的问太子妃:“怎么叫女儿学那些打打杀杀的东西?说出去叫人觉得天家少教。” 太子妃很是无奈:“那孩子脾气大,儿媳也劝不住她呢。” 天子便下令传召那个因为带累了同胞弟弟,而一直为他所不喜的孙女入宫。 定国公起初是没太在意的,直到听见一个小女孩脆生生的说:“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前朝有定安公主替父亲戍守关隘,祖父是圣明天子,出一个花木兰,有什么奇怪的?” 定国公手一松,筷子掉到了地上。 他倏然回过神,弯腰捡了起来,神色复杂的看向那个年幼的女童。 眉眼其实并不像大公主。 可是性格,倒真的是有点像呢! 在那之后,天子仍旧很少见她,却时常有所赏赐,嘴上说女孩家不好学那些打打杀杀的东西,但还是派遣了心腹内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