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嗓音发虚。 这句‘天性如此’不由让卫寂与之共情,因为他的胆子也不大。 卫寂递去一方手帕给他,“拿这个擦罢。” 杨柏骞投来感激的目光,“多谢公子。” 他俩的窃窃私语引来许怀秉的目光,视线从面如金纸的杨柏骞掠过,最后落到清俊端正的卫寂身上。 不等他们叙话,那个来卫寂府中宣旨的大太监便将他们从偏殿,引到正殿来见圣上。 正位上坐着一个身穿明黄龙袍的男子,约莫四十岁左右。 姜檐的眉眼与他七八分相像,都是深邃英气,只是圣上的更为沉稳,轮廓坚毅,身上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威严。 卫寂与许怀秉、杨柏骞行礼道,“臣见过皇上。” 上方那人道:“起来罢。” 卫寂起身后,垂首而立,听着身旁杨柏骞粗重的呼吸,他不免跟着紧张。 看着殿中那两个萧萧郎朗的少年风姿,明德帝笑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一甲竟有两个年岁不过十九的少年郎。” “朕还听说榜眼也是才华横溢,只是怯场才考了十二年,不知真假?” 听到皇上点自己的名字,杨柏骞面上的汗更多了,颤巍巍开口,“圣圣圣上谬赞,臣……” 他身子前后摇了摇,眼皮一翻,竟又激动得昏了过去。 卫寂跟许怀秉一同扶住他,才没让他直直地跌到大理石上。 明德帝吩咐道:“快去请太医。” 两个侍卫走上前,忙将杨柏骞抬下去医治。 明德帝无奈地摇头,“看来传闻是真。” 他话锋一转,突然点名道:“卫寂。” 卫寂肩背一紧,如被掐住喉的小鸡仔,脸色涨红道:“臣在。” 明德帝笑看着局促的卫寂,“都说你史经学得很好,博闻强识,读了许多别人都没看过的书。” 这话简直要将卫寂放到火上烤,声音发紧,“臣……不敢担一句博闻强识。” 明德帝肃然道:“是不是考一考才知道,朕来问你,先商始祖至灭夏的武王一共迁徙多少次?” 这个问题不算难,卫寂答道:“《史记.殷本记》中说:成汤,自契至汤八迁。” 商人祖始是一个叫契的人,从他到武王成汤,距记载一共历经十四代,八次迁徙。 明德帝又说,“你的策论引用《河渠书》中,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但《汉书·沟洫志》说,“以史起为邺令,遂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你觉得哪个有误?” 卫寂答:“臣以为《汉书》更为准确,只是《河渠书》最先记载兴修水利一事,便用的《河渠书》。” 明德帝:“以你之言,治理水利该以灌溉为主,防洪、排沙为辅,再兴建水运之路?” 这话明面在问水利,实则是在问农与商孰重孰轻。 水运行的便是商。 卫寂想了想,精神地回答道:“臣以为应当分而治理,上流引水灌溉,下流行水运之便。” 他一直觉得农跟商都要兴,在温饱之上追求富足。 明德帝转头去看许怀秉,“状元郎以为呢?” 许怀秉答的策论便是农、商,他生在富饶之地,对此的见解要更为深刻。 明德帝观他二人之言行,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 从宫中出来,卫寂后背都被汗浸透了,好似从阎王殿内趟了一圈。 反观同他一样被圣上问了很多的许怀秉,仍旧一派从容。 难怪不少人都说他有宰辅之能,就这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便是寻常人做不到
56. 第 56 章 姜檐面色绯红地想,他身……(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