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 没想到还能迎来这么大一个出来看灯的团体,妇人热情地给擦桌子抹凳子。 康熙带着儿子们猜了几个灯谜,这时候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一个灯,辰儿想吃外面的汤圆,就过来尝尝吧。 “汤圆,”他说道。 妇人一边答应,一边问道:“都要吗?” 这次回答的是苏辰:“每个人都给我们来一碗。” 妇人脸上几乎笑出来一朵花,向不停冒着热气的大锅方向喊道:“当家的,三十三碗汤圆。” 苏辰自己都没算他们出来是几个人,不由佩服地看了妇人一眼。 康熙说站着的那些护卫,“都坐下吧。” 于是众人训练有素地坐了下来,虽然他们已经尽量自然了,但那种气势还是不能阻挡地表现出来。 妇人端了两碟桂花糖放在挨着的桌子上,看见自家瞬间被坐满的几张桌子,很是欣喜。 害怕? 不存在的。 能有这样气势的人群,非富即贵,肯定不会赖自家小摊位上的几碗汤圆钱,既然如此那还怕什么? 虽然在京城,能看见真正的贵人的机会也是不多的。 妇人送了桂花糖回去,跑到大锅边帮着男人下汤圆,低声说道:“当家的,你看见了没,人家那气势。还有那些个孩子,一个个都跟仙童似的。” 寒夜里额头上却出现汗意的男人抬头看了眼,羡慕道:“咱们家也有这么旺的人丁就好了。” “想得美你,”妇人剜了他一眼,“那是大户人家,一个播种好几个生,搁咱们家你想累死我还是想再娶个小的?” 男人便只笑着不说话。 隐约听到两句的康熙都不知道该怒还是该笑了。 反正苏辰倒觉得,这样泼辣的妇人不要太鲜活。 底下,还有一个正在烧锅的老婆婆,她听见儿子和儿媳夫妻俩的话,不屑道:“什么小仙童?在京城住了这么多年,我看着也只有当年我遇见的那两个小娃娃能说一句仙童。” 妇人感觉挺好笑的,好些年前吧,她婆婆有次出门,回家的时候带来一篮子在当时还不多见的甘薯,回来就把那买甘薯的父子仨夸得跟花儿一样。 自那之后,看谁家的孩子都说没有那年看见的两个好看。 妇人笑道:“娘,那待会儿您看看去,那一桌子真的都是小仙童,儿媳可没有半分的诓您。” 老妇人起身从灶台后面看了看,但是夜色朦胧前面又有一锅雾气蒙蒙的汤圆,根本看不清人影。 “看就看,老婆子就不信有人能比当年那两个小仙童更像小仙童,”她嘟嘟囔囔,“你们俩没见过什么世面,别什么都说好。” 说着,老妇人又遗憾道:“当年我就该问问那个鳏夫住在哪儿的。” 夫妻俩知道老母亲的遗憾,去年他们家小妹才因为不能生养被婆家休了,左右邻里看家里的笑话看了一年。 可是男人这次说什么都要擦亮眼,一定要给妹妹找一个可靠的人家。 大约一刻钟后,一个老妇人弓着腰端着个原木的托盘走过来,托盘上排排放着满满的大碗汤圆。 “汤圆来了。” 不到跟前的时候,老妇人就喊道。 苏辰正好坐在这边,起身去接,就看见个瞪大眼睛看着他的皱巴老太太。 老太太认人有一手,瞬间愣了:“小,小仙童?” 这奇怪的称呼叫康熙也好奇地转过身来。 一看见这个相貌定型的鳏夫,老太太一下子确定了。 托盘被苏辰接过去放在了桌子上。 “你就是那个鳏夫!”老太太内心
182. 重逢 十三阿哥是在去年十一月份出……(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