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归庄和顾炎武是同年生人,但生月没有顾炎武大,而且俩徒弟先拜的也是顾炎武,他想捞个大师父当当都没有借口。 只能甘愿认二师父。 苏辰:“拜师不是应该徒弟给拜师礼的吗?先生,您不用准备,叫我和保、成准备就好了。” 想着这些人都是远离朝堂的,应该不会有人知道当今小太子的乳名,苏辰便没有当场给保成新取小名儿。 果然,保成二字一出,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应。 毛际可:我听出来了,可是我不说。 曹寅也揽下此事,道:“宴席我来准备,两位先生都不用费心。” 归庄还是不太喜欢曹寅的,说道:“我们家打算在昆山办这个宴,曹大人在金陵还有公务,可不方便远行吧。” 曹寅:“昆山和金陵相距不远,再说,我受他们父亲之托照顾他们,一点小事我还能不管?” 顾炎武说道:“既然如此,拜师宴安排在金陵也可以。” 收辰儿和他的弟弟为徒,他有一半是出于当年的救命之恩的。 另一半么,就是觉得这个孩子也算是可造之材,只可惜为人懒散,他不忍看着一个好苗子白白耽误了而已。 而辰儿的弟弟,看起来又是个很靠谱的孩子。 多个靠谱的弟子总不会错的。 归庄看了老友一眼,没有多言。 曹寅便高兴地将此事应了下来。 这一场聚会收获不小,不仅拜了两个师父,还认识了很多以前在课本上就经常见到的人物。 比如叶燮,早就听说过他的《原诗》的苏辰,这一次就翻看了人家的手写稿。 叶燮现在正苦恼如何通过官方途径把他的《原诗》出版了。 苏辰记得他后来还有一个徒弟,叫薛雪。薛雪作了一本《说诗晬语》,在后世这两本书和《一瓢诗话》常常是合集出版。 《一瓢诗话》的作者是谁,苏辰不记得的了。 说实话他记得叶燮,也是因为叶燮的徒弟薛雪。薛雪不仅是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他还有另一个传奇性的身份,他是清初四大神医之一。 和清初四大神医之首的叶天士留下了很多“争斗”的逸闻。 苏辰觉得自己一直都有在民间搜集书籍的目的,看过了叶燮的《原诗》,就表示可以帮他把书带到中央印书局问问。 中央印书局现有一个百科系列的出版计划,文学类是张英、王士祯等人亲自审稿,以《原诗》在后世的知名度,苏辰觉得他很容易过稿。 看出来这两个人的身份不一般,叶燮十分感激苏辰的帮忙,不由就把对方这小友当作知己来看,说了很多真心话。 学问,为官,为人处世,全都有说起。 毛际可听到叶燮在抱怨宝应县上下官绅的黑暗,并教那位辰少爷日后为官如果不能保持清流也不要随波逐流的时候,他正在跟这边的成少爷、曹寅、尤侗等人谈论浙江的时事。 毛际可转头看了一眼,起身去倒茶,故意经过叶燮身旁问他渴不渴。 这么能说,怪不得当初和汪琬你们两个是好朋友。 叶燮莫名其妙,我渴了不会自己去倒茶吗? 毛际可:“宝应县还好吧,总有那么一两个清廉之人。” 叶燮嗤笑:“天下乌鸦一般黑罢了。就说顾亭林,谁不佩服他?说一句文学泰斗,不过份吧。可他家那三个外甥,都快把昆山搞成什么样子了。” “你少说两句吧,”毛际可气得,将那杯茶一下子塞到他手里,“多喝水,少发两句牢骚。” 你知道听你发牢骚的是谁吗就什么都说? 汪琬也是的,你俩当初好
162. 师徒 汪琬看着门外的人几乎怔住了……(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