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他一点不好奇。 就是觉得有些不高兴,怎么成儿子大伯了? 大伯就大伯吧。 康熙客气道:“辰儿说了,此前的一路,多亏你们照顾。” 梁九功和侍卫们手里提着一盒子一盒子的礼物,皇上话音刚落,他们就满脸笑容地跟黄家人点头。 黄宽也扶着黄老头,迎了出来。 两人先看了苏辰一眼,才和康熙寒暄。 一边寒暄,一边引着人往临时用几根木棍扎出来的,光秃秃的篱笆小院儿走去。 黄家其他人也得知来了客人,妇人们紧忙地烧茶,黄大嫂最是热情,还把二儿子叫过来,让他去前面的集镇上买烧鸡来待客。 一群人就坐在院子里,康熙和黄老头说话,问的都是朝廷对他们这些灾民是如何安抚的,谈话间还涉及黄家人逃难时在路上的见闻。 小保成坐在阿玛后面听着,然后第一次知道,自己大哥当初是和流民混着,才走到的京城。 小保成有些心疼,转头找大哥,却见大哥正笑呵呵地在和这家的孩子说话。 大哥太好哄了吧。 小保成又有些嫌弃。 而常海和察岱,心疼之余,很快地接受了辰儿在外面落难时,这些对他提供帮助的朋友。 叙过旧,一群孩子就跑到黄家人这两天开出来的荒地上,看他们种下来的红薯。 苏辰这时候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和黄义说了红薯粉条、红薯干的做法,希望黄家人能凭借如今在京城还是个稀罕品种的红薯立足。 黄义担心这小家伙是把他大伯家的秘方说出来了,拉到一边问他。 苏辰好笑道:“我大伯家不靠这个秘方吃饭,你们放心用。” 还真是啊。 黄义觉得这个小孩有点神奇魔力,如此没有心机,也不知道以后在他大伯家生活容易不容易,便交代:“常言道人家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在你大伯家住要注意一些。” “嗯嗯,”苏辰点头,对于真心关心他未来的黄义有些愧疚,可也不能说实话啊,就道,“我家里还有祖母呢,你不用担心我。” 有祖母在当然会好很多,黄义放心了许多,打量他两眼:“看你的确是过得不错,在你大伯家好好待,如果有什么事,就来找我们。” 常海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几步外,说道:“你放心吧,辰儿还有我们这些舅家的亲戚护着。” 苏辰都忘了介绍小舅和表哥了,便和黄义说了那天他进京城后发生的事。 黄义听得惊叹,不得不说,辰儿这运气,是真好。 黄大嫂整治了一桌颇具农家特色的席面,整只的鸡,炖得烘烂的一条大鲤鱼,还有一锅炒崧菜,一大锅蒸米饭。 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在农户人家来说,是极为丰盛的菜肴了。 苏辰很给面子,米饭都回了二碗。 康熙也没少吃,别的不为,就这家人待他家辰儿的真诚,这顿饭就必须得吃。 因为此,十分敏锐的黄老头对于康熙等人的身份没有做过多的猜测。 饭后又闲聊了会儿,康熙便带着儿子告辞。 黄家人一直送到十里庄外,双方约定以后常往来,这才分别。 回到家,看到苏辰大伯送来的礼中,除了有五个五两一锭的银锭子,还有许多幼儿的开蒙书,黄老头感慨颇深。 他将家里的三个儿子和孙子们叫到跟前,展示了苏辰大伯的谢礼,告诉他们苏家人可以结交,并告诫他们以后能行善事便不要漠然。 这是实打实的好人有好报了,黄家这些人一个个的对老爷子都是心服口服的。 最后,一家人商量过后决定,
第20章 太倒霉(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