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行贿巴结的腐朽官吏。这些外戚和宦官势力为了保证自己对于东汉朝政的稳定控制,自然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扶持自己需要的势力。 而那些清正廉明的官员由于对于宦官和外戚势力垄断官员上进之路和日益严重的党争的作法十分不满,因此长期得不到重用。那些深受儒学治国教育的太学生也认为这些外戚和宦官势力将东汉政局搅得天昏地暗,由此双方开始联合起来反对外戚和宦官专政的局面。 项羽心说这东汉的朝廷腐化情况看起来比当初秦朝时期的暴政更加可怕,当一个国家的朝政完全都被这些眼中只有自己权力与利益的外戚宦官掌控之后,哪里还会去管老百姓的死活,项羽之前也亲身见识过黄巾起义之前各地老百姓的悲惨生活的。 项羽问罗卫难道面对这种局面,皇帝和大臣之中就没人想办法去做出一些改变吗? 罗卫继续告诉项羽,面对外戚和宦官是势力日益嚣张跋扈的表现,不少东汉的官员都已经在他们的强大政治势力打压下屈服,并且对于当时混乱的政治局面也只能默不作声。 因此在开始反对外戚和宦官势力专权的斗争中只有少数的开明官员,这些官员一般都是中央统治集团有一定资历和官职的人,像和帝时期的司徒袁安、司空任隗等人,他们都是当时东汉王朝中具有一定威望的老官。 袁安和任隗所处的时代正是窦氏外戚专权、祸乱朝纲时期,在此之前东汉还未出现过外戚专政的局面,因此二人对此现象非常反感。当时的窦氏家族可谓如日中天、嚣张跋扈,袁安、任隗暗自商议决定打压窦氏家族的嚣张气焰,直接罢免的当时地方州县窦氏官员将近40余人。 而到了邓氏外戚掌权之时,邓太后为了稳住自己独揽朝政和邓氏家族的利益,主张非常当时已经能够亲政的和帝长子,这件事得到了时任司空周章的坚决反对。周章在晚上和一些开明官员商议发动政变,不料事情败露,周章被迫自杀。面对这些朝廷上大官员的反对,外戚和宦官可以说毫不手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特权和统治利益,无所不用其极。 阎氏外戚掌权时,和当时的宦官群体共掌朝政,时任太尉杨震向当朝皇帝安帝上书认为阎氏和宦官祸乱朝纲,并且细数他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谁知道这份奏疏根本就没有传到安帝面前,直接被宦官截获交给了阎太后,杨震被杀。公元142年,时任监察侍御史的张纲来到地方监管政务,直接向外戚和宦官安排在地方的党羽杜桥等人发起挑战,并严厉惩罚了他们,消息传到中央,整个朝堂为之震动。 项羽不禁感叹这些敢于站出来与宦官或者外戚对抗的正直大臣也太少了,大部分的官员都在面对黑恶势力的时候选择了低头沉默,纵容他们的恶行继续肆掠。 罗卫听后也不禁摇了摇头,他告诉项羽这种相互之间的对抗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到了最近几位皇帝的时候东汉太学生和官员也才出现了反对外戚和宦官政治斗争的高潮,也就是党锢之祸。 项羽听闻党锢之祸这个说法,相当的感兴趣,于是便让罗卫继续讲下去。 罗卫于是又继续告诉项羽,桓帝在位之时,正是梁氏外戚专掌朝政时期,当时以梁冀为首的梁氏在整个东汉政局中垄断了所有的决策和官员任命的权力。之后的梁氏虽然在宦官发动的政变下被消灭,但是桓帝后期又步入了宦官五侯的专权时期。 此时东汉也出现了大量的太学生和众多对于政局极度不满渴望恢复清明的官员,他们通过自己的议论和上书,不断发对宦官专权,由此出现了一股影响力极大的士人群体。 这个群体不断壮大。最终形成了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士人群体,他们不断抨击宦官和外戚专政现象,尤其是李膺,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却保持着一颗为官清明之心,受到当时太学生和有识官员的敬仰。 公元166年,宦官处于对李膺这种实力的惧怕,并怂恿桓帝将他们逮捕,放归田野,永不叙用。公元167年,灵帝时期,窦氏外戚重掌朝政,启用李膺等党人反抗宦官势力,但事情败露,窦武被杀。公元169年,宦官发动第二次党锢之祸,此时涉及到的党人多达数千人。 项羽觉得罗卫的知识非常渊博,十分了解东汉朝廷的各种情况,给自己的讲解也很清晰,于是便赏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