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脑儿把自己的构思给讲完了,才开始追问李隆基许多问题:想表达这个想的话,的典故用没用对?有没有更好的典故? 在三娘的认知里,李隆基天子,一之尊,整个唐的所有者,那李隆基一定个无所不知的聪明人! 既然刚才没机会贺知章他们仔细请,这会儿当然要逮李隆基问个尽兴。 李隆基:“………” 这小孩还真一点都不拘束。 面对小孩儿满含期待的灼亮目光,李隆基哪怕不懂也要装懂,何况他本来就个精擅此道的风雅帝王。 他当真给三娘讲起更多合用的典故来,听得三娘乌瞳更炙亮,满脸都写“您好厉害啊”的惊叹。 李隆基平生爱的音乐,常亲临梨园点拨诸乐师,时不时享受一下人师的乐趣。指导小孩子写诗如何用典这种事他倒第一次做,感觉还挺不赖。 主要还三娘聪慧,一点就通,往往你只讲了个词,便能明白你要说的具什。 ……难怪贺知章他们都爱指点。 李隆基心情颇不错,万般惬意倚坐在那儿听三娘提问。 见到三娘得了这样的待遇,哪怕刚才在心里说酸话的人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看来这郭三娘确实有那一点诗才,否则不会连圣人都对这般另眼相待。 许多人正各怀心思暗自琢磨,李龟年三兄弟已做好演奏准备。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们兄弟之中鹤年擅歌,彭年擅舞,龟年不仅曾以歌喉名动一时,还精擅多种乐器。 他们在梨园中位超然,宫宴上由他们演出时半宫廷乐师都听凭他们调度,可见他们多得李隆基爱重。 座中王侯相也不乏曾喜欢李龟年的,见李隆基把他们召来奏唱俱放下了手里的酒杯,饶有兴致准备听他们唱新曲。 李龟年先李隆基施了一礼,又转身众人行礼。接诸乐师便奏起丝竹萧管,其弟彭年随乐声翩然起舞。 李龟年于曲声舞影中唱起了新诗第一句,其弟鹤年则从旁相和。三人从小便生活在一起,兄弟间的默契无人能及,丝毫看不出这他们只有那短促的准备时间。 三娘挨在李隆基身旁坐,占了好的观赏视野,能把李龟年兄弟三人看得清清楚楚。听到李龟年唱起来时便愣住了,一时都认不出这自己刚才写的诗,只觉这人的歌喉真从来没见识过的好听。 旁人在他面前怕都不敢开口了。 一曲毕,满堂都忍不住喝起彩来。 三娘也不由跟高喝声,直至发现李隆基在旁笑睨,才不好意思坐回位置上当个乖巧的小孩儿。 李隆基乐道:“看来你觉得自己的诗写得很不错?” 三娘回答:“他们唱得好!”只觉得李龟年他们唱得好听,舞也好看。三娘满脸欢喜说道,“我本来只想请贺学士他们帮我点评一二,没想到您竟能让这厉害的人把我的诗奏唱出来。您对我真好!” 李隆基笑道:“你若写不出诗来,也没这个机会的。” 他命人再择写得好的诗拿去给李龟年他们唱,一时间场中又热闹起来。 酒过三巡,诗也唱了轮,李隆基便先行离席了。 李隆基一走,三娘便不好再赖在上首,立刻哒哒哒跑回祖父身边。 可怜郭祖父熬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