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了批学生去书船上或者印坊中勤工俭学。 哪怕朝廷大力推广雕版印刷,短时间内能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还是不太够用,这些学生放长假时要是能过去干几天活或者给工匠们开设扫盲培训班,那对于雕版印刷人才的培养是有极大益处的。 都二三十岁的人了,你们也不好意思总向家里拿钱的对吧? 你是不是从来没有花自己赚的钱给家中妻子买根银簪子、给儿女买几样玩具、给父母割几块肉?所以,来干活吧! 不得不说,阿晗的煽动力是非常强的,只在洛阳待了一个月,便把洛阳国子监的监生忽悠了大半,一个两个全报了勤工俭学项目。连那些家境富裕的公子王孙都心动不已,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参与。 家里有钱是家里的事,他们也要自己赚,绝对不能叫那些穷得响叮当的泥腿子比下去! 眼看阿晗都快要在洛阳国子监牢牢扎根了,领队带学生来洛阳的国子博士心中警铃大作,很快表示这一轮交流学习该结束了,再不回去天气会越来越冷,路上不好走! 阿晗很有些意犹未尽,不过还是很尊重国子博士的决定,与同窗们一起踏上归程。 回去的路上出了点意外,前头有艘客船翻了,一直坐在舱顶享受江风的萧戡首先发现不对,他立刻让船家把船停下,招呼其他人注意一点,自己则一头扎进水里游过去救人。 阿晗见状本来也想跟过去,李腾空眼疾手快地把她给拦住了。而国子监的同窗们见萧戡二话不说跳了下去,当即也不甘落后地扑通扑通往下跳,跟下饺子一样热闹。 船上只剩几个不谙水性的监生。 下水救人很重要,岸上接应也很重要。既然不好下水,阿晗便让船家靠岸停船,急匆匆领着人去安排救援事宜,一方面聚集周围的小型渔船过去把人送回岸上,一方面借了渔家的火煮起汤药好帮萧戡们驱寒。 有了解这段水路的渔夫们帮忙,人很快陆陆续续被救了上来,只是所有人身上都滴滴答答地滴着 水,看起来好不狼狈。 好在她们这次是去洛阳长住了一个月,船上不管是衣物还是药物都准备充足。阿晗把一套干爽的衣裳扔给身上湿漉漉的萧戡,又去看他救上来的人情况如何。萧戡利落地接过衣裳,随意找了个有遮挡的地方便换上了。他走出来就看到李俅领着几个医者赶到。 李俅瞧见了萧戡,呵呵一笑。他让人先给萧戡把个脉,省得他在水里泡出病来。 萧戡感觉李俅没安好心,一脸抗拒地拒绝道: “我不用!” 这时阿晗已经看过一圈回来了,听到萧戡这话后把他摁到白胡子大夫面前,勒令他乖乖让大夫看诊。 李俅在一边煽风点火: “没错,必须得看看的,要知道有的人看起来体壮如牛,结果落个水生个病什么的,就躺床上起不来了。”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他还跟那白胡子大夫求证,"您说对吧,杨先生?" 姓杨的白胡子大夫捋着胡须答道: “对的,有不少这样的例子。”阿晗顿时把萧戡摁得更严实了,坚决不让他逃跑。 萧戡: "………" 就知道这个李俅 没安好心。他才不可能下个水就病倒! 幸而白胡子大夫把过脉后表示萧戡没事,脉象着实再正常不过。阿晗这才请他去给其他人看诊。 一轮看下来,大伙都没什么事,就是那艘船里有两三个人受了伤,还有一个少年郎被救上岸时已经没气了。 听说那是个刚跟船不久的船工,才十七八岁,他本来可以逃出来的,可惜他先折返回去把几个受困的客人给救了上来,轮到自己要潜上水面时不知是乏力还是出了别的意外,竟是径直沉了下去。等有人下去把他捞上来时,人已经救不活了。 这孩子无父无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