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公司名声,老板本来就看陆游不顺眼,也不管证据是不是属实,就把陆游开除了。】
【陆游就这样失业四年,后来公司再次招工,陆游以前的同事,就跟老板说,陆游做通判是一把好手,他这四年闭门思过,想来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不如还让他回来干通判吧。】
【老板也比较大度,就让陆游回公司做了夔州通判,但是只签了三年合同。三年转眼就过去了,陆游眼看合同快到期了,就给宰相虞允文打报告。】
【虞副总,我都四十八岁了,我要是不在公司干,还能去哪啊?而且我家里又穷,我又不会种田经商,不打工真的就要饿死了!你都不知道,我儿子快三十了,女儿也二十岁了,都还没有婚嫁呢,不管怎么着,好歹给我续上合同,哪怕去当一线工人,我也愿意,至少能维持温饱啊!】
【虞允文很同情陆游,唉,中年男人的艰辛,他也是理解的,一个人养着一大家子,确实不好过。他就给四川宣抚使王炎打了个电话,有个员工准备调到你那边,你安排一下。】
【王炎听说陆游要来,很高兴,他早就听说过陆游的才华和主张,和他一样,也是满脑子的北伐抗金。于是,陆游一到宣抚使治所南郑,王炎就聘用他做了干办公事。而且,陆游还发现,同事们都是学识丰厚的人,人品也很不错,对他也很热情,张口闭口都喊陆哥。】
【王炎经常开会,和手下讨论抗金事项,陆游一看,建功立业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吗?于是,他加班加点,写了一篇《平戎策》,提出自己的建议——广积粮,勤练兵。金人挑衅,坚决回击;无衅,则守,积蓄军力、民力、财力,伺机而动。】
【而且,陆游在此期间,也是十分尽职尽责,作为唯一的军旅生涯,陆游只觉得满心斗志,在军营哨所来回奔走,亲自勘察地形地势,甚至和士兵同吃同住。】
【只可惜,陆游虽然亲临抗金前线,希望能实现报国大志,但是朝廷却不允许。仅仅八个月,朝廷便得知王炎和陆游一伙人的所作所为,此时,朝廷的主和派占据上风,所以,陆游的《平戎策》被全面否决,王炎也被调回京城,幕府原地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彻底宣告失败。】
【陆游没办法,壮志未酬,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于是,他辗转多地当通判,但是,主和派却看不惯他,多次诋毁他,给他告状,说他颓放。没过几年,陆游实在被排挤的受不了了,被迫辞职。然后他就开始种菜为生,自取名号为“放翁”,以此回应主和派对他的攻击。】
【当然,辞职没多久,在别人劝说下,陆游又有些后悔了,好在老板很宽和,得知陆游又想回来了,安排他做了江西常平提举,主管农事水利。】
【就在他上任第二年,江西发生水灾,陆游赶紧上报朝廷,申请开仓放粮,只是审批手续繁琐,等了好几天,都审批不下来,陆游看着灾民流离失所,索性不等通知了,直接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主和派听说此事,大做文章,说他无视公司规章制度,没经过老板同意,就擅作主张,简直不把老板放在眼里。陆游又气又恨,再一次被迫辞职,这一次,他回老家,一待就是六年。】
【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一首《书愤》,表达了自己愤怒和郁闷的心情。】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当然,六年之后,老板突然又想起陆游这个人,任命他做严州知州。这一次,陆游做了两年多,结果老板又换人了,宋光宗继位,岗位进行了变动,陆游又被安排做礼部郎中,陆游还是比较执拗,又开始向新老板提议抗金主张,让新老板广开言路。】
【新老板很不高兴,认为陆游实在有点不识时务。主和派也趁此机会,各种说他坏话,所以,没多久,他就以“嘲咏风月”为由,被开除了,此后长达十余年,都没再启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