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呢?在古代,科举考试不像现在一样,高考一考定终身。它是需要分为四次考试的,简称掐尖掐尖再掐尖。】
【一考叫“童试”,每年一次,在各府州县举行,考上了便被称为“秀才”。我们前边提过,唐伯虎十六岁就中了秀才。一考成功。】
【二考叫“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会举行,考上了便被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唐伯虎二十八岁这年中了“解元”。二考成功。】
【三考叫“会试”,乡试考中者,第二年去京城参加“会试”,考上便称为“贡生”,榜首称为“会元”。】
【四考叫“殿试”,会试考上的人,直接去皇宫由皇帝当面出题考试,前三名大家都知道,状元榜眼探花,余者则统称为进士。】
【由此可见,那些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员,是真真正正有些才华在身上的,唐伯虎的成绩,放到现在,那就是“省状元”。头顶这样一个光环,说白了,会试就是走个过场,考中是必然的,主要就看殿试得第几名了。】
弹幕飘过一条【少年狂:我虎哥太牛逼了,基本就等于清华北大稳了,就看能不能冲超一线专业了!】
【本来因为唐伯虎家遭不幸,消沉多年,亲朋好友见他颓废无望,都不和他来往了。如今听说唐伯虎高中解元,好家伙,一时间,几年没登门的亲戚朋友来了一大堆,纷纷道喜。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逢人便说,知道唐解元不?那是我侄儿,以后我侄子做了大官,唐家便是高门大户了!】
弹幕飘过一条【晓风残月:好家伙,真是太现实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自然,眼看着唐伯虎时来运转,不乏就有媒婆主动上门介绍,很快,春风得意的唐伯虎就娶了第二个老婆何氏。何氏也知道这个解元丈夫才华横溢,若是进京参加会试,必定金榜题名,所以对唐伯虎很是殷勤,就盼着过一两年,自己成为官太太,尽享荣华富贵。】
【也许是时间冲淡了一切,随着唐伯虎高中解元,他对亲人的伤心怀念也大大减轻。】
【这个时候,唐伯虎已经得意洋洋,有点飘了。经常饮酒作乐,甚至和歌伎厮混。好友祝枝山劝他内外兼修,不要得意忘形。文徵明也劝他,为人轻浮,恐终无成,最好低调收敛一点。然而,唐伯虎压根听不进去这些话,这也为他日后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唐伯虎高中解元第二年,就去京城参加会试了,可是,在这里,他因为过于高调张扬,又一次遇到了人生滑铁卢,酿出一场悲剧,这也成了他毕生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