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2 / 3)

饿了就摘野果吃,累了就席地而睡,路过荒山野岭,还要心惊胆战,生怕虎狼来袭。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的,一家人逃到了战乱暂未波及的鄜州,暂时安定下来。】

【直到此时,杜甫眼见国家战乱,便生出了强烈的报国之心。当他听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当即就决定前去投奔,以身报国。】

【然而乱世之中,遍地叛军,一个身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怎么可能畅通无阻的赶到灵武呢。不出意外,杜甫在投奔途中,被叛军抓获,足足受了一年的折磨,才侥幸逃出来。】

【等他终于见到唐肃宗的时候,已经不成人样了——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唐肃宗见杜甫有如此雄心壮志,一心报国,便封了他左拾遗的职位。只可惜,杜甫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却不是一个圆滑的官员。没多久,就因为站队问题,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杜甫到华州没多久,赶上关中大旱,粮价飞涨,杜甫那点工资,连买粮食都不够。实在没办法,杜甫只能辞官逃难。】

【然而,乱世之中,哪有安身之所,杜甫带着一家老小,颠沛流离,四处逃难,居无安身之所,食无果腹之物,举目四望,家家户户缺吃少穿,饥寒交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国家战乱,风雨飘摇,杜甫想要报效朝廷,却是有心无力,眼看着众生疾苦,只能作诗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著名的“三吏”“三别”也出自这个时期。还有一首《春望》更是字字含泪,句句痛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不幸中的万幸,杜甫在逃到四川的时候,碰到严武和高适,二人见杜甫穷困潦倒,便出手接济,安置了杜甫一家人,杜甫也得以暂时安定下来。】

【这样相对安稳的生活过了几年,期间自然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住的草堂被秋风刮破,他由此想到那些天下寒士的生活,写出了那首千古流传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久之后,好消息传来,叛乱终于被平定,杜甫简直欣喜若狂,当即提笔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的生活也因为叛乱平定,有所好转。他的好朋友严武推荐他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也就是严武的参谋,但是因为严武不久之后去世,杜甫这个职位也随之没有了。】

【没办法,杜甫只能离开成都,另寻出路。他到了夔州,在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下,暂时在这里住下,帮着公家代管公田,自然,为了维持生计,他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亲自劳作。】

【这时候,他的诗句和少年时期已经大相径庭。少年他登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他却只能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安稳的时光总是短暂,随着不时发生战乱,杜甫又开始各地逃亡之路,晚年漂泊不定,59岁那年,他在赶往岳阳的水路上,在一艘小船上,不幸去世。】

【杜甫前半生是幸福的,后半生却是多灾多难,十分坎坷。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人生阅历,杜甫才能写出那么多忧国忧民的诗句,而且他的诗也被誉为“诗史”。】

【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杜甫活着的时候,其实他的才华并不被当朝认可。】

【直到杜甫去世43年后,他的孙子杜嗣业准备将他迁葬回河南洛阳。为了以表重视,杜嗣业特意邀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