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第 228 章 老爹坟前建闹市,科举……(2 / 3)

意的反而被剥了市籍,划入工农的良家子之列,所以为了自己的前程大力支持皇帝的改革。

真正闹腾的还是当商贾靠山的彻侯与像齐地的刀家,巴蜀的卓家与程郑家般几乎垄断一地或多地必需品的大商人。

刘瑞的改革绝了他们的青云路,但是他们除了发牢骚便也做不了什么。

等到热茶的张汤见状,反问道“你想辞官去经商”

虽是极为平淡的语气,但许九却从里头听出一丝丝的冷意,连忙笑道“我这脑子要是能做生意的话早就富过关东的刀家了,哪里还用等到今日。”

刘瑞登基后,张汤作为潜邸之臣早就不是需要仰仗宋子侯的存在。相反,正是因为宋子侯许九的妹夫是张汤,所以原本看不起他的尚冠里居民才客客气气地尊称一句“宋子侯”,而不是像以前那般随意地拱手作揖,甚至需要门灶已冷的宋子侯舔着脸笑。

张汤闻言淡淡一笑,但没减轻周身散发的压力“许兄生于彻侯之家,自幼便衣食无忧,名师教导。如今只是吃了点闷亏,但能获得一丝安稳。又何必像个怨夫一般斤斤计较,平白没了丈夫的大气。”

末了,他还补充道“虽说扑朔兔子急了也咬人,但你是想从狼的嘴里夺下食物,还是想从扑朔的嘴里夺下食物”

许九没有回答这话。

于是张汤继续说道“打匈奴要钱,平百越要钱。虽说圣人视金钱于粪土,谓之恶臭,但这恶臭的东西是能买到人命的。不然那已经绝迹的游侠又为何存在不会皆是习得邓陵氏之墨楚墨的忠义之辈吧”

许九的大父许瘛在在汉三年以赵国羽林将的身份加入汉高祖的阵营,因此留下“儒将”之称,自然不是彻头彻尾的泥腿子。

只可惜许九作为军功世家的后代,不仅未继大父的武力,更没多少家传兵书,所以至今日也就不上不下地混着,反正凭借前几代的祖产也饿不死他。

可就是这样的许九,也很清楚战争不是那么美妙的东西。

军功制的本质就是买命。

不然民间为何总说“当兵是为吃饱饭”,“是为荫妻蔽子”。

“在长安,一个身强力壮的奴隶也就三万钱。”张汤看着下方正在高谈阔论的文人雅士,觉得这与长乐宫之北的军营形成鲜明对比“而楚地,培养一个私兵的最低价格是六万钱,而骑兵与刺客的价格要高出私兵十倍以上。”

“陛下在登基后立刻提高了战死者的抚恤金与士卒的待遇。虽然不知这块肥肉经过层层剥削后还剩多少,但也比一毛不拔的好,更不可能将其吐给出肉的人。”张汤放下温热的茶杯,意味深长道“自古只听说过贵族造反,农民起义,还未听说过商人造反还成功了的例子。”

“纵使是吴起与吕不韦,不还是老老实实死了骂”

“所以陛下又何愁他们闹得太大”

许九为此沉默了会儿,突然收起嬉皮笑脸的姿态,冷静道“可陛下做的实在是太过了。”

文景二帝迁徙各地大族时还退了一步,放松商贾不可为官的例子。

可当今陛下那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虽说在短期能让满腹怨气的富商忙于安置于此,可长期看来,却是结了一方仇怨。

“所以才要让他们主动套上朝廷的枷锁啊”张汤知道少府最近频频招揽迁徙于此的富商承担大型项目,这可不是谨言慎行的石奋做得出来的,反倒像是那位的手笔“就和许兄一般。为何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偏要当个没点油水的小官。说到底不都是为了心安吗”

许九沉默了会儿,也是笑道“这话在理。”

老刘家干勒索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

这些富商在关中是肥羊,难道在关东一带就是地头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