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东瓯人被一分为五,分别在庐江郡,会稽郡,长沙郡,以及蜀郡定居。 “臣听说,家上建议将东瓯的移民以家庭为单位分到各个郡里。”因为东瓯王奇怪的让人难以吐槽,所以文党转移话题道“如果殿下不横插一脚,会稽郡该吃下东瓯的所有移民。” 为此,会稽郡的官吏也是颇有微词。毕竟对古代的地方官而言,评价政绩的三大点永远是人口,税收,以及粮食。 那些和东瓯王一起逃来的移民自然是以青壮年居多,搁在会稽郡守眼里就是现成的劳动力。 可是刘瑞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上千名青壮年人若是被武装起来也能攻下一个县吧” 文党的眼睛一眯,随即笑道“原来如此。” “孤也不想以最大的恶意猜测他们,但是为了大汉的和平,为了当地黔首的安全,孤只能这么做。”刘瑞相信后世人对移民,尤其是大规模移民都没啥好感。 因为有历史的教训摆在那儿,所以不想被五胡乱华或是外来者反客为主的话,就必须控制移民数量,确保主体民族的人口占比。 别以为刘瑞是在胡言乱语。 这是后世的学者根据西班牙的光复运动和中东之春所做出的研究,亦是无数国家用血泪总结出的教训。 对于东瓯,刘瑞的感情十分复杂。 既有因后世的滤镜而下意识地想要优待他们,但又怕东瓯人背后给他来上一刀。 毕竟在领土扩大时,区域矛盾永远是最难解决,同时也最好时间门的。 远的有秦末前的六国余孽,近的有被赵佗吞并的百越贵族不断复辟。 这么看来,东瓯能撑到今天也是不容易。 “除了把东瓯的移民迁至各郡,孤还准备向会稽郡的南边迁徙五万人,鼓励他们与东瓯人通婚并推行汉字。”说到这儿,刘瑞也是自嘲道“抄家的钱还没捂热就要送出来了。” 此时的会稽郡可不是以富庶闻名天下的江南一带。北边也就算了,毕竟有刘濞留下的家底,再怎么破也好过东瓯那边,所想徙人去会稽南边,还要他们与东瓯人通婚,那属实得给点好处。 而且还是大大的好处。 说白了就是给钱给田减劳役。 这么看来,黔首们还是很好忽悠的。 另外 “老藩王们一死,关东与江淮的大户们也得滚去阳陵了。” “虽说东瓯北部是后来加入了,但是为了民族和谐,还是让东瓯的贵族豪绅也一并过来了吧”省得又出六国余孽治秦郡的笑话。 ,
201. 第 201 章 谁来事农耕?东瓯移民……(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