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的人选,接任少府令的人就好安排得多。 只是想到周亚夫与还在诏狱的三个巨雷,刘启又气得胃疼。 “呜!”越想越疼的刘启弯腰叫道:“太医……给朕叫太医。” 殿内又是阵兵荒马乱,甚至惊动了陪伴薄姬的皇后。 ………… 关于刘濞,刘安以及刘赐的判决很快就下来的。 刘濞虽值弃市之刑,但是念其辈分较高且年过七十,所以判了个终身囚|禁。不过在因为舟车劳顿加上刘濞本就不能言语,思维混乱,所以在诏狱里呆了一周便去世,最后以庶人之礼下葬。 而刘安刘赐的罪行比刘濞更轻,自然不能罚的更重,所以被剥夺爵位,判处流放。不过念亲戚关系与太皇太后的求情,刘启将其流放至汉中郡的房陵,并且提醒当地的郡守一定要好好照顾(找机会弄死)两位废王,不要让皇帝的亲眷过得太苦。 “太尉这事确实做的不妥当,好在皇帝是个有分寸的,这么一来,也算保全了各自的颜面。”薄姬召了皇帝问话时谈到政事,也是一脸头疼道:“孤听说齐王死得不太体面。” 虽说在齐系诸王里,齐王是最倒霉的那个,且也没有背叛关中的意思。可是郅都为了斩草除根,还是在进入齐国后以“监查不利,作乱犯上”为由逼齐王刘将闾自杀。 面对郅都要他性命的要求,刘将闾这个大怂鬼自是不肯,结果就被郅都关进全黑的屋子里,然后把自己活活撞死。 薄姬听此并不觉得惊恐,她只担心郅都做的不够干净,惹得一些大嘴巴的宣扬出去,然后影响到皇帝的声誉。 对此,刘启心知肚明道:“齐王是在反思中赶到羞愧,所以才为此自|尽。” 末了,他还补充道:“况且齐王也不算叛乱的首恶,所以为了稳定民心,朕会保留刘将闾一系齐王之位,然后把刘端与刘胜封去胶东国与胶西国。” “这么看来,皇帝是要分封诸子了。”薄姬知道藩王之死也是为皇帝的儿子空位:“拖了这么久,也该有个章程了。” 刘瑞七八岁时,薄姬就提到皇帝分封诸子的问题。 而如今刘瑞都十七八岁了,任谁都没有料到这事拖了这么久。 “刘德封河间王,刘余封济南王,刘非封江都王,刘发封胶东王,刘彭祖封广川王,刘端封胶西王,刘胜封中山王,还有皇后抚养的刘越刘寄分别封鲁王和赵王。” “除此外,孙儿也想将衡山王改封到济北,也算是对他的奖赏。” 薄姬想了想这几人的封地——好家伙,这是要让齐王体验下什么叫三面皆敌啊:“这事孤听皇帝的。” 刘启闻言这才面色好看了些:“刘濞一系,余者贬为庶人,刘安和刘赐的儿子封侯,由宗正与奉常安排。” 提到宗正,留在关中的梁王也该回去了。 “没有叛王从中捣乱,以后便由关中指派各国的官员,并且收毁藩王们拥兵权。”如此一来,藩王就是没牙的老虎,不会让皇帝赶到寝食难安了。 “皇帝做主便好。”薄姬还是相同的话:“不过闹了吴王叛乱一事,死的又有好几名藩王,未免搞得人心惶惶,所以还得稍加安抚。” “孙儿打算过些天就大赦天下,然后对叛乱的各地与汝南郡,彭城郡减税一年。”反正这些地头蛇的藩王一死,刘启肯定腰包肯定是能肥上一圈,所以在施恩天下上显得非常大方。 “唯一令孙儿感到不满的莫过于南越王赵佗和东瓯欧贞复。”解决完国内的钉子后自是要把国外的挡板给拔了:“南越王赵佗虽被阿父招降,但也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儿,还有那个东瓯国……” 百越间的关系虽不至于你死我活,但也有战国遗风。 打打闹闹至今,说是百越,但也只剩下聊聊数国。<
第173章 第 173 章(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