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终)(2 / 2)

议,先讨论如何面对未来的叛乱才是正事。”

本来还打算让陛下处置杨贵妃的言官,也忍不住哽了一下。陛下历数之前丞相的时候,并非不知道他们的才能,也并非不知道李林甫在任的时候排除异己。而如今杨国忠包括杨氏一族也是陛下一手提拔起来的,都已经听到天幕的批评了,众人却仍旧只能劝谏。

而被招来的自然还包括太子李亨。看到天幕所说,他心中不是没有波澜,但是在李隆基面前还是保持了一贯的谨慎和克制。毕竟,他如今也已经44岁了,太子当了17年,而这17年里屡屡跟李林甫和杨国忠明争暗斗。

这其中有没有李隆基的授意,李亨不敢揣测。毕竟他这位父皇曾经一日杀三子,其中包括曾经的太子李瑛。而父皇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的皇子寿王李琩,则被父皇夺走了妻子。自己能活到现在全靠谨慎,就连自己妻子家族被李林甫攻击,自己也是选择休妻保命。

高力士看到太子李亨在群臣讨论中并不插话,微微点头示意。如今,被天幕所说未来所激怒的李隆基,对于任何可能抢走他权力的人更不能容忍。这个时候,李亨所说的任何话都可能被李隆基看做是想要争权的举动。

“安禄山那边还没传回消息?”

高力士恭敬回禀:“还未收到回信。”

李隆基如今已经准备安排军队,维护长安,可是目前也不知道安禄山到底反了没有。如同一座火山就在身旁,一旦喷发起来,便是天崩地裂。

【而后,在经历肃宗、代宗两朝,李冶被代宗招至长安。此时的她已经年迈,得到唐代宗圣旨,也只能应命北上。临别前,她作诗一首,内心未尝没有惶恐之感。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代宗颇为赏识李冶的才华,称赞她:上方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此次长安之行,李冶得到了代宗的重赏。可惜的是若是她之后能归隐江浙,或许也不会命丧长安。是的,既刚才所说,长安又一次沦陷了。

当时,代宗已死,唐德宗在位。在叛军掌控长安后,他们也听说李冶之名,让她写诗。李冶迫不得已,给叛军首领写诗。而后,德宗清除叛军后,将李冶乱棒扑杀。可惜可叹,她的一生如此结束。】

清朝

乾隆摇头,这样的行为被杀了也不冤枉。对于他而言,别说胆敢给反贼写诗,就算是提及明朝都是大逆不道的罪行。吹向南山复北山,如此一句都够足以抄家灭门。凡是清风和明月的都有怀念明朝的嫌疑。

和珅看出皇帝对此不喜,试探道:“要不把她的诗从四库全书中删掉?”

乾隆淡淡道:“毕竟是前朝之人,也不至于此。对了,前面提到的贺双卿,你们给她立碑之事,筹划的如何了?”

和珅连忙道:“奴才已经着人写了一份碑文了,这就可以呈上。不过年过久远,那幕中已经没什么骨殖了。”

“也罢,终究还是个才女。就算没有骨殖,一个衣冠冢也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