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朔方这些人帮忙,郎君一定很辛苦。” 卫长君不苦,他叫了对岸梁家里村民。承诺一人给一斤棉花籽。来年开春可以跟卫家育苗,跟卫家奴仆学如何种植如何打理。如果今年帮忙取棉花籽弹棉花,明年就不用再过河学了。 随卫长君前往朔方的匠人回来了几百人,无一不说卫长君在朔方种了什么什么。梁家里人很想种棉花,以至于男女老幼都来帮忙。 卫长君坦言三十亩棉花用不了这么多人。里长告诉他,一家给一斤便可。如果大公子大获丰收,给两斤也行。 卫长君答应给两斤后,每日清晨不必他喊人,村民就用卫家停在对岸的小船过河。 一炷香的工夫,三十亩地当日开的棉花就送到卫家奴仆手中。不急着收庄稼的人在河边树下帮忙剥棉花,然后在路上铺席晾晒。 卫长君等棉花晒干就在河边取棉籽。此时快到三伏天了,太学放假,卫长君把外甥接过来,叫公孙敬声记录,分棉花籽。 饶是梁家里村民知道卫长君言而有信也没想到他都没容棉花籽进家就分给他们。 最先分到棉花籽的人到家就忍不住同左邻右舍感慨:“城中那些富裕人家个个像大公子这样信守承诺该多好。” 有人就说:“卫家人都和善。比如大将军,多厉害一人,除了朝廷打仗有他,无论我们什么时候进城买卖东西就没听说过他。要是换成田蚡,八街九陌都得是他的传言。” 说起大将军,服过兵役男子来了兴趣:“大将军是生来克匈奴的。” 此话惹人发笑:“这事还用你说?” 有人接道:“听说,不保真。大将军跟手下将军分开的时候,教他们何时狙击匈奴,晚了一刻,就叫匈奴溜了。” 显摆棉花籽的人赶忙说:“这话不可乱说。传到陛下耳朵里贻误战机要命的。” 议论纷纷的村民再次转回卫青身上,好奇此次能否大获全胜。 卫青五战五捷也不敢大意。出兵前跟往常一样再三叮嘱再三询问可否记得他的部署,然后才分开行军。 先前他担心霍去病年少害怕,他带的人又是头一次出兵,年龄最大的不过二十三四岁,卫青才把人拘到跟前。 面对匈奴一众初生牛犊很兴奋,卫青叫霍去病带兵侵扰匈奴主力,且一击就撤,不可恋战。 霍去病撤了,越撤越远,还总能碰到匈奴。瞧穿着不像牧民,在大汉不是皇室成员,也是刘家子弟,官衔至少是上大夫。 霍去病年轻气盛也没昏了头,还记得临行前大舅的叮嘱,陛下那句无过就是功。霍去病问阿奴:“继续吗?” 阿奴:“你是校尉。再说了,我说回去,你舍得吗?” 霍去病嘿嘿笑着搂住他的脖子:“知我者阿奴也。” 赵破奴担心。霍去病另一只手搂住他:“你怕昨儿抓的俘虏乱带路?” 赵破奴:“我担心他把我们带进匈奴老巢。碰上匈奴主力就完了。” 阿奴摇头:“这点不必担心。匈奴主力正跟二舅僵持着呢。就算有人收到消息,也是赶紧逃。我们后面追,叫他们看见我们只有八百多人,他们也不敢停。他们又不知道我们没有援军。” 赵破奴:“大公子说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 霍去病微微摇头:“策马回去两日就可以跟主力汇合,算不得孤军。” 赵破奴提醒他:“你说没用。” 霍去病找阿奴商议也是因为这点,他冲阿奴挑眉。阿奴叫八百多人过来,询问他们继续还是回去。但凡有一人上过战场,此时都会毫不犹豫地表示同主力汇合。 然而除了霍去病、阿奴和赵破奴以及霍去病的五个玩伴,没人见过血。霍去病的五个玩伴希望通过这次脱去奴籍,得重赏养活离了
196. 冠军侯 什么支撑你们那么久?(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