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卫青神色一怔,没能反应过来:“谁?” “太后!” 卫青摇头不可信:“前些日子拜见太后的时候,太后气色比母亲还好。” 太后气色好是保养得宜,不等于比操劳半生的卫媼身体硬朗。卫长君同他解释一番,又说:“像太后阿母这般年纪的人,一场小病也能要她们的命。” 卫青:“太医呢?” 卫长君摇了摇头:“上了年纪的人,药没有多少用,只能缓一缓。不是用药及时,太后兴许今早就不在了。” 卫青好奇地问:“什么病?” “急症。”结合黄门的话,以及太后最后只有脑袋能动,卫长君怀疑她突然中风,“大抵吃太好,又疏于走动。” 卫青张了张口,仿佛在说,吃得太好也能得病吗。 卫长君点头:“晚上宫里有饭吗?” 卫青:“我这边就有膳房。大兄饿了?” “给我来点热汤。”在长信宫绷着神经只觉着脸冷。到了卫青这儿放松下来,卫长君才意识到双脚没了知觉,说话的时候很难不牙齿打颤。早知道穿上棉裤棉坎肩了。 卫青一边吩咐人煮汤,一边带他去里间茶室。兄弟二人坐下,卫青陡然意识到不对:“大兄怎么会在宫里?” 卫长君:“还以为你不好奇。” “太后一直没见过我,好奇种出土豆、棉花、玉米和红薯的卫长君长什么样。” 卫青诧异:“竟是如此?” “太后儿女孝顺,先帝在时她也没吃过苦受过罪,陛下圣明,长孙乖巧,她活到古稀之年,可以说了无遗憾。临终前想见见我大抵是人之本性,无论什么年龄的人都有一点好奇心。” 卫青:“太后说什么了吗?” 卫长君摇头:“我问太后是不是担心卫家成为第二个吕氏。太后直接说,长君能说出这句话,卫家就不可能是吕氏。” “难怪上次我去东宫拜见太后,太后问你何时回来。”卫青信以为真,“我以为她随口一问。” 卫长君注意到茶几旁边有炉子,示意卫青端上来。卫青惊醒:“我怎么忘了。”一边点火炉一边叫人送水和茶。 卫长君提醒:“天色已晚,不宜饮茶。煮点热水我润润喉。” 卫青接过一壶清水便叫伺候的人下去:“我该做什么?” “听陛下的。”卫长君想想如今不是太皇太后薨逝那年月,“也没什么需要你做的。该你的事做好就行了。如今藩王像一盘散沙,没人敢这个节骨眼上闹事。” 卫青小心添着炭:“大兄明日还去吗?” 卫长君:“我只是皇亲,去不去听陛下的。纵然入宫也是同魏其侯一道,不会同你在一处。”说到此,他顺着问:“他老人家身体还好吗?” “不甚清楚。”魏其侯府离卫青的长平侯府不近,他五日一休,到家沐浴洗头歇息就得用掉半日,而卫伉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龄,他一个人都看不过来,哪有空关心不甚熟悉的窦婴。 卫长君决定明日上午过去看看。 果然不出他所料,翌日上午宣室殿小黄门就过来送他出宫。此时长安百姓都知道太后薨了。卫长君到家,卫媼已经叫家人换上白衣。 卫长君迟迟不归,卫媼以为宫里出什么事了,比如宫变。甫一看到卫长君,卫媼着急忙慌地问:“子夫和据儿还好吧?” 卫长君点头:“陛下早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的陛下。太后又早早把后事安排好了,宫里没出一点乱子。我临出宫前还听人说子夫回椒房殿陪据儿用了早饭。端的怕据儿迟迟不见她哭闹。” “没出乱子就好。”卫媼悬了一早
190. 倒打一耙 最看重卫长君的人竟然是太后……(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