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张骞此话一出,刘彻面色不渝,抬抬手令他退下。 张骞出了宣室殿长舒一口气,走回住所他想给卫长君去一封信。再稍稍一琢磨,张骞不由得笑他自个。 皇帝直言他了解卫长君,卫长君何尝不了解陛下。卫长君送二十石土豆,却只送两坛酒,可见他有恃无恐。至于仗着什么,张骞不认为是皇后母子,也不是卫青。卫长君的做派以及在京师的名声跟弟弟妹妹不一样,兴许他便是自己最大的仰仗。 既如此,何须他一个离家多年的小吏操心。 刘彻并没有就此消停,他还是嫌两坛酒太少。他要和黄门打赌,卫长君得有两屋子葡萄酒。 黄门想笑:“陛下,您开口要,大公子还敢不给?” 刘彻身为帝王,卫长君不主动孝敬,反而叫他开口?岂有此理! “朕什么没喝过吃过?稀罕他那点酒。”刘彻摇头,“不要!” 皇帝不要,卫长君也不会主动写信问他喜不喜欢。 春二月,又一批骑兵带着服兵役的平民来到朔方郡,卫长君把他的车弄出来,铺上玉米秸秆,放上葡萄酒,请回京的骑兵帮他送到京师卫家。 卫长君给卫步写了一封信,要是他不知道怎么卖,只管找巧舌如簧的东方朔。卖的钱换成各种米和布料,再去秦岭装几车小麦,请人送到朔方。 常言道,有钱能使鬼推磨。 待东方朔把那些拉酒的车装满,也找到了送货的人。 车队出发前一天,卫长君的二十车葡萄酒卖光了。用时半个月。但不是东方朔的功劳,是主父偃的主意。 主父偃很清楚长安有许多人讨好卫家无门。东方朔爱吃酒,主父偃告诉他去酒肆的时候跟友人抱怨,卫长君叫他卖酒,一小坛没几斤却要一两黄金,他亲家兄怎么不去抢。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心。有人叫酒肆店家找东方朔,可以在酒肆里卖,不收租金。名曰来买酒的人多了,也能带动店里的生意。 东方朔未做过买卖,不踏实。主父偃叫他先试试。其实酒肆店家也认为卫长君在荒无人烟的朔方一年憋疯了。 随着葡萄酒送来,店家恨不得自打脸——大公子不愧是大公子,从不叫人失望。 最后几日,一坛酒涨到十金。也不是店家和东方朔趁机哄抬酒价。他们想卖一两黄金,有人扔一块金子足足一斤,他们还能不卖吗。又不是傻子,跟钱过不去。 这就导致酒卖一半,东方朔就有钱帮卫长君买米和布料了。 后来卖的钱一个铜板没花,东方朔放箱子里,塞麻布里头请押货的人一块给卫长君送去。 二十辆车长长一排,好奇心重的人就问车上装的什么,往哪儿去。送货的人认为普天之下没人敢动卫长君的货物,也不怕人知道,直言给皇后长兄送去。 皇后大兄卫长君。 卫长君有葡萄酒啊。 要是到朔方把卫长君的酒全拉过来,一坛赚五百钱,那也是一笔巨款。有心人不巧听见就叫押运的人等等,名曰他也想去北方看看。 人越多越安全,遇到猛虎也不怕。送货的人自是不介意等两个时辰。 城中其实有不少商人想去北方走货,可三五家作伴也怕路上遇强盗。虽然可以报官,然而官府衙役有限,不可能什么都不管只为他们捉拿歹徒。 要是皇后兄长的货物丢了,那就不是衙役能管的了。陛下绝对会出动军队追查到底。很想走货的商人想到这点,也匆匆收拾一些行囊和货物去追车队。 卓文君带着侍女出来闲逛顺便看看别家店的生意,侍女见很多人驾车跟疯了似的往城外跑,又听到街坊四邻议论纷纷,忍不住问:“夫人,要不要挑一些饰品跟他们去北方看看?” “前几日碰到大公
171. 入土为安 卫大公子孝敬陛下还孝敬错了……(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