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好。毕竟人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 窦婴佩服:“你也是有耐心。” 卫长君微微摇头:“不是这么说;。我收下礼物,我大妹就不来了,我就不用应付公孙贺了?还是要;。说不定还会叫我求陛下给公孙家其他人安排个差事。不收礼物,他们什么也不敢提。再说了,也无需我亲自拒绝。回头跟孟粮提个醒,孟粮自会防着他。” 二人只顾关心卫长君,着实忘了,拒收礼物并不需要他们亲自出面,甚至亲自把礼物还回去。 卫长君见二人不由得点头,“放心了?” 窦婴:“我就不该操心你这事。公孙贺那点小聪明,在你这儿还不够看。” 卫长君摇摇头:“我不比他聪明,胜在比他谦虚有自知之明罢了。” 窦婴乐了,说他胖还喘上了。 “老夫回屋歇会儿。”窦婴冲他抬抬手,“陛下走之前提醒老夫一声。” 卫长君点点头,然后问韩嫣:“上船?” 韩嫣摇头:“船舱里拥挤。你家不止一个炉子吧?” 以前只有一个。为了这艘船,卫长君又买一个小炉子。卫长君明白他;意思,大外甥在船上煮油茶,韩嫣也想尝尝。 卫长君翻出炉子,在院里点着炭火才移到茶室。 韩嫣也没喝过油茶,卫长君怕韩嫣喝不惯浪费了他辛苦炒;东西,只煮两小碗。韩嫣喝惯了茶汤,茶汤;味道远不如油茶,他怎会喝不惯。 油茶不甚烫了,韩嫣几口喝完了,小茶壶里也没了,忍不住埋怨他吝啬。 卫长君胡扯:“您刚用过午饭,喝得下去吗?” 此言一出,韩嫣顿时觉着是他过于计较,“再煮点,我慢慢喝。” 卫长君煮大半壶,然后盛两碗叫许君给在西院午睡;卫步和卫广送去。 韩嫣听到卫家两兄弟;名字,想起他像卫步这么大已经当差了,“卫兄,你弟还在太学?” 卫长君点头:“陛下身边也罢,朝中也好,多是功勋子弟。太学恰好也是世家子弟;天下。他们在太学多看看,以后才知道怎么跟同僚相处。” 韩嫣想起什么,忍不住嗤笑:“学会了也没用。世家子弟聪慧叫虎父无犬子,天纵奇才。你弟聪慧过人,办事稳妥,他们只会认为,换成他们会比你弟更出色。真交给他们,把事办砸了也只怪自己倒霉。别觉着我夸张,我也算世家子弟,他们什么德行我比你更清楚。”顿了顿,“我祖上不如他们显赫,我得陛下看中,他们都不愿承认我比他们优秀。我待陛下比他们用心,他们只想到我媚上。同我年龄相仿;,张骞除外,陛下身边;,有一个算一个,谁有我了解匈奴?” “我?”卫长君笑着问。 韩嫣噎了一下,作势拿脚踹他,“认真点!” “张骞什么情况?”卫长君佯装好奇地问。 韩嫣摇头:“虽然张骞做好了有去无回;准备,我也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回来。他走那日,是我和陛下去送;。” “天佑大汉,张骞——”卫长君赶忙咽回去。 韩嫣奇怪:“怎么不说了?” 卫长君:“我提洪涝和地震,陛下觉着近日不可能有洪涝灾害,因此断定必有地震。我顺嘴说句张骞吉人自有天相,你是不是认为张骞一定能回来?” 韩嫣设想一下,忍不住笑了。 卫长君送他一记白眼,给他倒杯油茶:“喝你;吧。” 韩嫣接过去:“谁叫你说;都应验了。” “我不止一次说过公孙贺能发现小敬声像换了个人,然后想到我。结果怎么着?打脸了吧。” 韩嫣把口中;核桃仁咽下去,“自家孩子自然是最好;。这事换成我也会跟他一样。” 卫长君微微摇头,“不说他。你们何时搬回秦岭?” 韩嫣算算时间,“快到端午了。我和魏其侯都得回家过端午。端午后直接从长安回去,你别等我们了。” 卫长君往年很少回去过端午。要么送东西,要么把他母亲接过来,盖因端午佳节也是修整打麦场,缝补麻袋,打扫粮仓;时候。 今年卫长君决定回去过——地里;小麦死了大半,来不及抢收也不可惜。 可惜今年瓜果蔬菜不多。好在盖;及时,端午那天早上也能弄半车。早饭后,卫长君把家交给孟粮,驾车载着鸡鸭和蔬菜回城。 往年霍去病和阿奴会坐在车里。如今能拽住缰绳,跟马熟悉了,小马驹也不容易受惊,卫长君就叫他俩骑马。 卫媼不知道他回来,乍一听到邻里招呼“长君”,愣了一会,待她打开门,卫长君正准备敲门。卫媼想捶他,“回来也不提前说一
第133章 卖粮(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