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人还活着。我是通过这点猜到的。那些人若收了刘陵的好处,难免不想趁机给你个教训。你纵然是皇帝,在他们眼中也是无知幼主。”卫长君打断他,“现在弄清楚了,我可以走了吗?” 刘彻知道他忙,但他家那点小事哪能跟军国大事比,“朕还没说完。大军不日开拔,倘若大军出发之日,是淮南王出兵之时,那朕的长安就危了。”说到此看着他,“宫里不止朕一个。” 西汉末主这样说,卫长君信。但刘彻的话,打死他都不信,“我只懂种地。” “狼心!”刘彻禁不住感慨。 卫长君起身。 刘彻见状,只能送他一送,“近日出来多带几个人。” 卫长君拱手道谢,“你若想悄无声息的除掉他们,我有个法子。” 刘彻很意外,他都做好卫长君直接走人的准备了。即使如此,刘彻心里也有底,他母亲在长安他还这么淡定,说明淮南王一脉不惧威胁。 “说来听听。” 卫长君:“ 每年都会令很多士兵下地剪红薯种红薯吧?” 刘彻颔首,这次出征粮草皆是他这两年攒下来的,没动国本,以至于朝中大臣反对底气都不足。 随即刘彻明白了,淮南王出了淮南地界,他一天就能组织上万精兵。他年年令很多兵将种地,大军开拔,城中空虚,他调兵种地合情合理。 刘陵精的跟狐狸一样也不会知道他已经知道了。 刘彻打量他一番,“这种招都能被你想到。” “好用就行。兵法有云,兵不厌诈。”卫长君挥挥手,“走了。” 刘彻令黄门替他送送。 卫长君前脚出宫,刘彻后脚就令黄门宣上林苑小吏,令其统计一下还有多少地空着,何时种夏红薯,何时收冬小麦。 田地不多了,空地多,刘彻留着修别宫的。虽然刘彻没把淮南王放在眼里,但能今年拍死,也不想留他到除夕。 四月底大军动身,冬小麦泛黄,刘彻调兵一部分留在军营,一部分直入上林苑。兵将们也以为调其来收庄稼种红薯。刘陵的细作只能打听到这些。殊不知上林苑只进不出,军营的人不见少,上林苑的军帐却是越来越多。 端午佳节,卫长君的冬小麦也该熟了,他就不再往茂陵来。偶尔叫孟粮骑马过来看一下,顺便给还能抽空帮他收拾房屋的乡民发工钱。 待卫家小麦开割,梁家里村民也得收麦子了,卫长君的新家除了家具以外,几乎都搞好了。此时大军离长安还不甚远。 卫家春天种的小麦也割下来入库,刘彻令黄门送来消息——淮南王兵出淮南。刘彻令卫长君好好在秦岭呆着。以防刘陵因为之前的事记恨他,不日,卫家多了十多名禁卫,卫青和公孙敖也被他派来,名曰帮卫长君种豆子和玉米。 卫媼也被陈掌接去他家。 陈掌以前跟兄弟父母住一块。卫少儿有五十金,陈家父母给点,他俩买了一处小院搬出来了。虽然还没有城中卫家一半大,但夫妇二人住的舒心。 搬出来之后,卫长君令牛固给他们送许多粮食和一些钱物,名曰帮他们暖房。为此陈掌没少夸他自己聪慧。 此时长安乡民皆知卫长君和他“妹夫”刘彻不是男人,年近三十连个儿子都没有。实则刘彻不过二十四,卫长君也才二十六岁。若算周岁,还得再减一岁。 卫长君觉着淮南王刘安不可能用“无子”这种理由。盖因刘彻要是从兄弟当中过继一个侄子,刘安这理由就立不住了,还为他人做嫁衣。 卫长君就问卫青,“刘安不可能师出无名吧?当初七国之乱,还有个清君侧。” 卫青一边挖玉米坑一边说:“陛下说,什么都瞒不过大兄。果真如此。这次也是‘清君侧’。”
第104章 兵出淮南(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