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公孙敖和卫青相视一眼,随后二人齐声问:“陛下知道吗?” “我又不是陛下,我哪知道。”卫长君觉着就算他以前不知道,查了田蚡之后也该清楚那些王侯什么德行了。 由于他的掺和,刘彻提前十几年认清了他舅的真面目,也不知道是天下之幸还是不幸。 “你们可以跟陛下提个醒,就说我说的。”卫长君有“神灵”护体,田蚡的事也证明他并非信口开河,刘彻应该不会再怀疑他。 公孙敖笑道:“一点小事,何至于把兄搬出来。” 卫长君:“你们不说陛下也会怀疑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二人不太信,他们怎么就不能知道这些事。 卫长君见状心说,你们试试就知道了。不过当务之急是收玉米。卫长君只有一辆独轮车,车被禁卫用了,他只能用八阳里村民带来的筐和扁担挑到地头上。 八阳里的村民若是卫长君花钱请的,他会跟窦婴一样抄着手在地头上东瞅瞅细看看。人家不要钱,卫长君就不好意思偷懒了。 发现有筐满了,卫长君就挑回家倒东院里晾晒。 刘陵看到卫长君忙碌,也没再麻烦她。她原以为按斤买,所以自带了秤。虽然觉着卫长君坦坦荡荡有君子之风,但每装满一麻袋都叫家将称一下记下来。 将近二十人直接掰玉米棒子也快,临近午时他们就把五亩地掰光了。刘陵算一下斤两,当即失态——每亩地将近三十石。 刘陵把千两黄金给卫长君的时候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大公子,你那十五亩玉米亩产多少?” 卫长君不解其意。 刘陵道:“你先前同我说得有二十石,可我那五亩地事实上每亩将近三十石。您先前说玉米粒脱下来有八石是不是记错了?” 卫长君明白过来,笑道:“是我没说清。我说的二十石是指剥掉包着玉米的外衣,你们没剥。我说的玉米粒八石是指晒干后声音清脆如玉,而不是是指现在。现在的玉米粒晒干之后多的话能少一成。” “那也不止八石?” 卫长君:“所以我提到这片地上了两次肥,今年长安这边又是个好年景,具体亩产多少我也说不准。” 刘陵想想他那番话,确实如此,“是我忘了。大公子莫怪。” 卫长君:“一点小事。咦,陛下回来了。” 刘陵回头看去,刘彻从山上下来,左手提着一把弓,右手抱着个小不点,走的缓慢,“天色不早,我就不打扰公子了。”随即示意家将以及家奴撤。 卫长君提醒:“下午翁主还得再来一趟吧?” 刘陵颔首:“才拉一半。另一半还在地里,还请大公子派人帮我看着。” “陛下说他傍晚回宫。”其实刘彻带着衣服来的,打算在此住三五天。卫长君不能说实话,怕刘陵脑袋一抽带人夜探他家。 闻得此言,刘陵知道她避不开,便迎上去同刘彻见礼。 刘陵是女眷,并非淮南王太子,刘彻没法叫她滚回淮南,含沙射影挤兑她几句就放她离开。等到卫长君家门口,看到一箱金灿灿的黄金,刘彻后悔了,“淮南王比朕还富有啊。” 小霍去病从他身上下来,小阿奴也迫不及待从韩嫣身上下来,齐齐往箱子上一扑,异口同声感慨:“好多钱啊!” 刘彻又不高兴了,“这才多少?” 两小儿扭头看着他,不多吗?不多陛下酸什么啊。 刘彻被两双清澈的眼眸看得不自在,轻咳一声,转移话题,“长君兄,朕还记得你说卖给她五亩红薯和五亩玉米,不会这么快就忘了吧?” 刘彻的语气过于阴阳怪气,窦婴担心卫长君,率先说:“长君没忘。” “十亩地他
第76章 千金买粮(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