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夏连山决定留下两名骑兵、三名步兵(包括那名伤员)指导训练这支成立伊始的护村队。同时留下三名敌工队员中的两名,以便尽快查清刚才出现的诡谲敌情。 他本人则带领工作队,离开了梨花浦,继续南下平泉县。 到达平泉县之前的沿途,骑兵连长又选择了三处比较大的村落让张绣等人进行宣讲工作,每处村落都成立了护村队,都留下了步骑兵值守。等到他们终于远远看见平泉县的城郭之时,夏连山的身边只剩了十三骑骑兵以及一辆大车,车上是张绣等三名男女工作队员以及一名敌工队队员。 夏连山的身上,揣着徐旅二营副营长吴子健致晋军独12旅旅部长官的亲笔信,以二战区友军的口吻,请求与独12旅建立军事联络。临行前,吴子健特意叮嘱自己的骑兵连长,此去平泉县见独12旅长官,要以友军联络官的身份一切便宜行事,但暂时绝对不要透露肖俊平的任何下落——昔日的独12旅旅部电讯参谋,如今已经变身为八路军的敌工队长,眼下更是乔装深入日伪在南同蒲路的心脏地带刺探敌情——凡此种种,都不便向肖俊平的老东家提及。且待日后条件成熟,再行通报之。 “夏连长,你看,”女兵张绣望着已经清晰可见的平泉县城墙,兴奋地说:“你老家的城墙!有什么变化没有?” 八路军的骑兵连长心情激动,一时找不出合适的言语回答——离家已经五载,马上就要见到家父家母了,或许,还有姐姐和姐夫! 他正待下令加速前进,突然,路边一处院落里,闪出了十几名身着晋军服装的士兵,迎头拦住了他们的去向,荷枪实弹高声喝道:什么人?下马! 眼下的晋军独12旅,应该说总算从惊魂未定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了。570团团长田明达,就是一例。 从正月的丰店撇下友军中央军391团出逃,到后来的文城郊外与日军大冢联队混战,再到后来的南下狂奔、一路赶到平泉县;终于远离了战火。 平泉县不在同蒲路(公路)的沿线上,因此地理位置谈不上重要,护城的武装力量也只有县公署辖制的一支地方保安队,两百余人,半数有枪——及至田明达带着独12旅570团不足千人的兵力蜂拥过来,全县的防务就立刻变为由晋军主导了。 仗着有兵有枪,田明达起初连县长都没有放在眼里,甚至直接下令将570团的团部设在了县公署之内,唬得文职县长唯唯诺诺,不敢说一个不字。然而,形势不久后发生了改变,独12旅的旅长郑源,亲率旅主力从南同蒲路的铁道线一带败逃过来,抵达了平泉县。 旅长到了,就轮不着田明达这个团长放肆了。郑源对自己手下的这个逃兵团长,可谓怨怒交加——在丰店,他就在未得到旅部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带兵逃离,间接造成了县城的失守;随即日军在城内实施的屠城暴行,经国内新闻媒体报道和渲染后震惊全国,晋军独12旅的恶名,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逃到文城后,郑源本来布置570团在文城东郊设防,作为外围抵御从丰店追杀而至的日军;然而实际战斗刚刚开始半个多小时,田明达和570团就再次逃走,险些造成旅部和569团被日军包围于文城之内。 当然,旅长郑源率领的旅主力,也没有什么堪称英勇的战绩,不仅没有,他们同样做出了逃跑的动作——先是逃出文城,后从南同蒲路上的重镇灵石县斜刺里直奔了平泉县。结果,两支逃命之师在远离战火的晋南会师了。 郑源自然不会放过屡屡擅自脱逃的田明达和他的570团。到达平泉,他的旅部便接管了在县公署中的一切,他在痛骂了一顿逃兵团长之后,将570团再次逐出城池,驻扎在县城外的西北郊,防范日军来袭。 敢怒不敢言的田明达只好忍气吞声,执行命令。平泉是一座平淡的县城,比起铁道线上的大城文城,自是无法相提并论。没有了销金窝,田明达倒是有了大把的精力做防御部署。他将自己的三个营呈“品”字摆开,顶在前方的是一个营,后面两个营作为左右支撑。 然而,他的“品”字防御阵营,迎来的第一批武装,却不是想象中的日军,而是八路军林师徐旅二营的骑兵。